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营销诊所 > 百思买的中国尴尬

百思买的中国尴尬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8-12-16, 作者: 黄君发, 访问人数: 3133


  在经历了漫长的22个月筹备后,10月29日,美国家电零售巨头百思买(Best Buy)正式宣布,其在中国From EMKT.com.cn的第二家店落户上海中山公园商圈。

  3年开两店,百思买又一次创造了中国家电连锁的开店奇迹,但这不是什么好事,它可能意味着百思买离中国的家电连锁的“美苏阵营”渐行渐远。因为在这22个月里,国美、苏宁通过兼并和自建又开了数百家门店。 

  失败的个性化

  对于被外界揶揄为“蜗牛”的开店速度,百思买显然不乐意接受。百思买最常回应媒体的一句就是:我完全能够在一夜之间开出数百家门店,不过这完全没有必要。言语中甚至还蕴含着某种洋洋自得。 

  百思买亚洲区总裁杨得铭就曾表示,“中国市场应该容得下不同的消费方式。”言外之意是百思买正在走着与国美苏宁所不同的商业模式。 

  长期以来,百思买也一直把运营模式的差异化作为其市场推广的重点。比如说与供应商的先款后货模式,按产品类别而不是按品牌陈货,再如自建促销员队伍等等。总之,乍一看,百思买的做法相比国内的连锁企业确实耳目一新。 

  然而,不得不说这是百思买的老调重弹。早在2006年年底开出第一家门店时,这些经营理念就被百思买当作烟雾弹放了出来,并迷惑了不少国人。其中甚至包括黄光裕。 

  当年,为了接招百思买,黄光裕甚至还提前组建了一支纯粹按照百思买的经营理念设计的“类百思买部队”——鹏润电器。而在短短半年后,人们所能看到的是,鹏润电器被悄然改弦更张;一年后,黄光裕的实验正式宣告结束,独立的鹏润电器也回归到了国美电器的大家庭,成为了国美电器鹏润店;现在,鹏润电器仅仅成为了国美的一个普通门店。 

  鹏润的失败并非偶然,百思买的业绩也并不比鹏润电器好多少。很多时候,相比附近国美和苏宁的热闹非凡,用门庭萧瑟形容百思买并不过分。 

  曾经对百思买紧张不已的国美和苏宁,反而在百思买进入了中国后,对百思买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一向胆大心细的黄光裕宣称:国美要是将枪口对向百思买,纯属浪费子弹。苏宁董事长张近东也不慎漏出狂言:5年内不研究百思买。 

  内忧外患

  到目前为止,百思买仅仅拥有两家门店,在拥有1000多家门店的国美和600多家门店的苏宁眼里,如此规模显然不足为道。国美、苏宁的“嚣张”也并非没有道理。 

  长期以来,家电连锁领域的竞争都是以店面数量为基础,只有拥有更多的店面,家电连锁商才有可能从上游供应商那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更为有利的价格,进而在消费者的终端,也就拥有了更大的价格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随着店面的增加,国美和苏宁就拥有了对上游家电制造产业的控制力,正是这样控制力,能够使得家电连锁商的个体利益最大化。

  在家电连锁领域,只要有了足够多的店面,几乎等于拥有了一切;没有店面,就只能被动挨打或者边缘化生存。百思买显然就是后者。 

  正因为没有足够的店面支持,使得同一商品在百思买的价格远远高于在国美和苏宁的价格,甚至因为害怕国美和苏宁的打击报复,很多品牌不敢入驻百思买。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百思买商场内基本无本土品牌的尴尬。 

  虽然百思买对此否认,并表示这与百思买的定位有关。但无论是外资还是本土品牌,都有高中低档定位之别。百思买显然无法解释,为何商场中没有同样定位高端的本土产品?而且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开业之前,百思买向不少本土品牌发出了入驻邀请,不过,均因种种原因最终作罢。 

  更大的尴尬存在于百思买内部。由于开店速度缓慢,使得百思买员工的个人晋升几乎停滞。相比之下,一年新增数百家店面的国美和苏宁,人才需求旺盛,企业员工晋升的速度更快,机率更高。残酷的现实导致百思买员工流失非常惨重。 

  百思买要想拓展员工晋升途径,惟有通过开更多的门店、增加更多的岗位来实现,而这显然与百思买的现状不符。如何稳定员工情绪,显然是百思买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6篇)
*百思买留下的思索 (2011-08-01, 《新营销》2011年第7期,作者:余不讳)
*百思买失利原因--营销模式最重要 (2011-03-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杨威)
*由百思买在华撤退看中国太阳能“弃乡进城” (2011-03-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红英)
*百思买在华已无太多选择 (2011-03-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陈岳峰)
*百思买退出引发家电零售模式争议 (2011-02-25, 《中国企业报·消费电子周刊》,作者:许意强)
*百思买退出是“独善其身”的结果 (2011-02-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穆峰)
*百思买遭遇“中国式溃败” (2011-02-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洪仕斌)
*电器店“围攻”百思买 (2010-08-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克劳斯•斯科特、端木清言)
*百思买服务启示——把顾客当你的朋友 (2010-07-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熊珩欢)
*百思买的下一站:苏州 (2010-03-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端木清言)
*百思买的“中国式阳谋” (2009-03-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洪仕斌)
*百思买“她(She)”门店的另类魅力 (2008-10-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端木清言)
*百思买(Best Buy)并购迷局的真相? (2008-08-0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Michael Rudnick、端木清言)
*百思买遭遇“中国式尴尬” (2008-03-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步尘)
*我们到底害怕百思买什么? (2007-01-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清启)
*百思买给中国电器连锁带来最好年代 (2007-01-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清启)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