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三鹿”时代,中国乳业如何化解“三聚氢胺门” 随着9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涉及“三聚氢胺”22个奶粉品牌之后,“三鹿”门事件正式演变成“三聚氢胺门”事件。这一事件虽然只是指向了20多个企业和品牌,只是集中在婴幼儿奶粉领域,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随着民意力量的作用,各类问题开始层出不穷,一场影响甚至决定整个国内奶粉产业的“灭顶之灾”骤然而至。 尽管现在距离9·16已经一个多月,看似汹涌澎湃的民意开始归于平静,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春风拂面,历百日之功。要想真正化解这场行业危机,国内奶业企业要想重新崛起,除了痛定思痛,更需要有紧迫的精神,继续行动起来,容不得丝毫懈怠。奶业企业需要向社会、公关、伙伴、股东展示出企业诚信、责任、回报的一面,让大家忘记曾经的“三聚氢胺”毒奶的一面。要成功的渡过这场行业危机,企业需要重新思考企业经营与发展、收获与回报等原先被忽略的关键课题。 从某种意义来说,“三聚氢胺门”事件不是已经结束,而是刚刚开始。虽然社会舆论的焦点已经被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所转移,但公众对“三聚氢胺”的恐惧却丝毫没有被消除,奶业特别是“涉毒”企业如果要规避迎面而来的这场行业大倒退,就必须继续行动起来,进入“三聚氢胺门”事件第二个阶段——强化好奶传播,消弥毒奶误解,一股作气,深层次化解危机。 在“三聚氢胺门”事件第二个阶段,奶业企业需要继续开展公关,与社会、公众沟通,顺利完成如下至关重要的三件事。 产品形象公关是奶业企业第一件需要做的事 本次数十个品牌的奶粉或牛奶出现“三聚氢胺”,已经令所有涉奶产品无一例外的进入了消费者脑袋中的“消费禁区”,果汁、茶饮料、米制品成为牛奶的替代产品,尽管这在消费者看来是情不得以的生活妥协,但基于对生命的珍惜,这一行为仍然被广泛采用。其实,消费者只需拒绝消费就可以令所有涉奶企业一天之内濒临倒闭,一周之内基本关门。虽然截止到今天仍然没有出现这一极端现象,但市场的高速萎缩却给奶业带来了令人担心的恶性循环的源头。要破解这个魔咒,就必须重塑产品的形象,开展一场针对产品的旷日持久的、声势浩大的公关行动。 尽管蒙牛、伊利等“涉毒”企业或推出新产品,或大打监控牌,但这些从根本上来讲,无助于重塑产品“无毒”的形象。时至今日,公众已经基本上不再信任企业发出的所谓质量声明,公众只相信自己能控制的情况,而会拒绝那些自己不可控制的情况。企业的新产品或是第三方监控产品生产过程,仍然存在99.9%以上的造假机会,并不可信。只有导入“产品保险”或“产品赔偿承诺”的方式,才能通过岁月的作用,让消费者彻底忘记“三聚氢胺门”事件。 “产品保险”的意思,就是奶业企业对自己出厂的每一件产品进行投保,保单直接投放到产品包装内,如若依然出现“三聚氢胺”成份,消费者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相应的赔偿。由利益之外的第三方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一方面可以大大的缓解消费者的顾虑,另一方面更可以解除消费者追诉企业的烦恼。消费者只有在每个地区能够直接找到事故承担人保险公司,方便的维护自身的权益,信心才会缓慢恢复。 如果“产品保险”无法推行,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承保的话,还可以推行企业自行“承保”一途,由企业在所有出厂的产品上贴上“赔偿承诺”,以公开的态度、书面的形式向社会承诺。此类承诺具有法律效力,相当于企业与每位消费者签定了一份赔偿合同。众所周知,合同一经签定便须履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企业,消费者如果可以在较为便利的情况下维护自身的权益,才会有勇气继续接受依然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奶制品。 以上两种方式,比之于“涉毒”企业此时做出的空洞的承诺更自信与诚信,更为充实,易于令人信赖,将有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公众对奶制品的信心,成功的实现产品形象公关的战略目标。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