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啤酒业艰难的整合 中国改革开发经历了30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的啤酒产业发展也经历了30年发展,这30年我们可以用10年为单位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播种阶段,在这个阶段全国到处都在建啤酒厂。而且有个在今天看来十分有趣的现象。30年前共有十多家重点啤酒企业,这些企业都是由青岛啤酒在解放后一手培训起来的。到了播种阶段,所有新兴的啤酒企业几乎都是有这十多家企业技术输出、人员培训一手扶持起来的。从今天看来这十多家企业后来的竞争对手都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有些还被自己培养起来的学生给灭掉了。 第二个阶段是:竞争阶段,一些啤酒企业开始长大,开始向外扩张,市场上杀声四起,昏天黑地,混乱到什么程度呢?很多洋品牌进来了一看不行又跑了。 第三个阶段是:并购阶段,经过并购中国啤酒市场大致出现了一个轮廓,第一阵营:青岛、雪花、英博、嘉士伯、燕京;第二阵营:珠江、金星、金威、重庆;第三阵营:一些原来的区域强势品牌比如上海的三得利、杭州西湖等 那么未来中国啤酒产业发展的主题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一定是“整合”,并购只是一个开始,只有经过有效的整合才能真正发挥并购战略的价值,目前青岛、雪花发展迅猛,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率先完成了初步整合,经过整合后的系统发挥了作用。而其他的一些啤酒企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整合。不论你在之前并购得再好、再大,如果没有整合反而会成为负担。而且现在留给这些企业进行整合的时间也不多了,估计最长不会超过3年,如果在未来的3年中不能完成有效的整合,那么就会被整合好的企业严厉的冲击。 整合我们认为包括了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营销From EMKT.com.cn整合,在营销整合中也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营销内部管理的整合,一个是外部市场的营销整合,前一个是后一个的基础。我们现在很难判断除了青岛、雪花以外的啤酒公司在未来的3年中有哪些能完成营销整合。我们就假设第一阵营中的都完成了整合,作为入围选手进入第二轮的比赛(第二、三阵营的企业,基本上没有了进入第二轮比赛的能力,所以我们这里不做进一步讨论) 第二轮的比赛将会是个什么样的情景呢? 青岛啤酒已经在全国市场网络,在未来的10年中他的主要任务将是攻克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市场。真正成为中国啤酒皇冠上最耀眼的那颗明珠。相信青岛啤酒只要不犯低级错误,拿下这些市场是没有问题的。 雪花啤酒在未来的10年中,相信会继续实现他的社会存在价值,就是“全”,只要在中国有喝啤酒的人的地方就有雪花啤酒,如果说青岛啤酒是往金字塔的顶端发展,雪花是向着整个金字塔得两端发展,最大、最全、最多,所以未来雪花啤酒既有向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市场发展的要求,也有向中国的三、四、五级市场发展的要求,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销量第一的啤酒巨人。 英博在未来的10年中,最有可能采取的是青岛啤酒的模式,就利用AB公司的百威啤酒在全国的渠道网络,北方推动哈尔滨啤酒、南方推动雪津啤酒,淘汰一些没有竞争力的本土品牌,脱离做最优秀本土品牌的战略,这样英博就能成为与青岛、雪花抗衡一方势力 从大的方向来看,未来中国啤酒市场主要是以青岛、雪花、英博为主导。 那么燕京会是一个什么样情况呢? 燕京在中国啤酒版图上有两个圈,一个是以北京为核心的圈,一个是从广西、湖南、江西到福建的圈。燕京啤酒的第二个圈,存在一个矛盾,就是他要在这个圈中能发展一个假设是他的内部整合完成了,第二假设就是英博一直不能很好完成他的内部整合,只有满足了这两个条件,燕京啤酒才能有效的建立这个圈,否则湖南、江西、附件、广州都是英博的势力范围,如果英博整合好了,燕京就很难有发展的余地,反过来,燕京的粮仓---广西倒有了被英博侵蚀的可能。未来的燕京属于不确定性很高一个案例。 嘉士伯在总体的格局处于边缘化,很难进入主流市场参与竞争,这里也不错详细的讨论 那么其他品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