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遇金融危局,历数风投市场品牌竞争的秘笈 在过去的几年间,伴随着风投资本对于互联网产业的巨大推动,风投中国风迅速在国内市场流行了起来。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经济衰退、市场剧变。眼下,大批风投资本强势进驻国内快速消费品领域的趋势锐不可当。 现如今,在很多场合,人们言必称风投,有关风投资本的热点话题瞬间变得炙手可热。虽然,风投基金成为了时兴焦点,但是伴随着世界知名的投行以及咨询公司的汹汹来势,风投在中国的市场竞争愈发变得更加惨烈了。换句话来说,风投资本的市场机会将变得越来越小了。 风投的美国情结 经过多年的发展,风投的标准化作业已经越来越规范,也就是说现阶段:中国和美国VC运作机制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笔者据了解获悉:以前赛富一期的投资委员会都在国外,投资决策机制大致构成是:美国3票、日本2票、中国1票,中国的团队没有决定权。而现在,包括塞富等大部分风投基金都已经开始由中国本土的管理团队来进行决策。 在回报机制上,中国的大部分基金已经向美国看齐,实行合伙人制。2005年以后成立的新基金,即使一个刚入行的生手,他一进来也会很清楚,如果基金成功的话他将来能获得多少回报,不光是工资,还有分成。如果有哪个基金不是这样,他的团队里能干的人一定会被别人挖走。 基金的融资金额也不是问题。今天在中国,管理2亿美元以上的基金就有几十个,而5年前寥寥无几。 中国VC和美国VC真正的差距已经不在于机制,而在于投资什么样的案子。 中国和美国的VC在理念上有相通的地方,比如竞争理念:要勇于领先于别人、勇于孤立,别人都没看准的时候,你如果看准了,就应该去做。 但是,中美之间地域文化的差异又非常大,一味照搬美国模式可能无果而终。比如美国互联网、宽带、电脑非常普及,但人工非常贵,用计算机或者互联网可以降低人工的成本,所以对电子商务很看好。而中国不一样,互联网很贵,普及率相对于美国低很多,人工反而便宜,而且很多人家里没电脑,但一家一个电话,一人一部手机,打电话就能送货上门,这就是中美电子商务一个本质上的区别。 据笔者的了解,过去几年在中国投行里运作得很成功的,大都没有特别按照美国的模式进行运作,因为中国是很不一样的市场。据媒体资料显示:2006年、2005年中国风投市场的前十位领军人物中,王功权、章苏阳、周全、沈南鹏、吴尚志等等没有一个人曾经在美国做过VC业务。 风投的基因移植 据权威媒体的披露和报道:“风投VC在中国的投资,成功率其实不高。” 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改革开放引入外资,最早大部分都是产业投资,而且主要是合资公司,国企背景的中方一定要绝对控股,这其中演绎了无数成与败的故事。但以前没有什么VC的案例版本和故事情结,因为VC这个产业在中国还不够成熟,没有人证明可以挣钱,投资VC的主流资金都不来中国。而最近几年间年投资VC的主流资金蜂拥而入,因为有人证明在中国做VC可以赚钱,比如说盛大、百度、分众等等。这是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同时说明,原来VC在中国的成功率不高,模式也不对。 笔者在同众多风投机构的基金经理在沟通的过程中获悉:到目前为止,中国风险投资的回报率还是不够高。美国可以出现Google这样的投资案例,投进去几千万美元,拿回来几十亿美元,顶级基金如KPCB、红杉等支持过的公司可以占到纳斯达克市场一个相当的百分比。但中国再好的回报也没有特别高,像盛大这样的回报,基数大,但回报只是十几倍,IDG有些项目回报超过50倍,很了不起,但那是1999年左右投的,基数并不大。这主要是有两个原因:其一,中国不是短期内可以产生突破性技术的市场,而只有突破性技术才有可能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才有可能获得非常高的回报;其二,中国的并购市场很差,尤其在大企业收购小公司的市场领域,VC的退出渠道很少,而这就对于VC的投资成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风投领域还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VC投资一个公司赚了100倍,但很可能有50个投资的公司都死了,这在美国是很普遍的现象。可是像Google这种项目在美国尚不多见,在中国短期内更不可能发生。中国到目前为止,回报倍数稍大一点的投资通常是投了一个小数如100万美元,花了六七年的时间赚了100倍,虽然很了不起,但这才一个亿。 所以,在同笔者的沟通中,风投资本的资深人士就向笔者透露:“VC在中国不能投很多小的公司,而不去管他们是否都能成功,因为VC的回报不够高。对于大部分基金来说,当失败率为20%,整个基金刚刚打平,如果投资失败率大于20%,那这个基金可能就赔钱了。” 后来经过多方面渠道的了解和征询,此话果真不无道理。很多资深VC都有着这样一个很深的感触:一个企业要成功非常不容易,什么事都可能把它搞垮,很多随机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每次企业都必须做一个判断,而那个判断可能决定企业是否成功。 本土化进程遭遇拐点 前不久,笔者再同某国际知名风投公司的中国区高管在茶叙探讨的时候,期间这位资深人士就大肆感叹:“在过去的三年间,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态,投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已经颇有规模,过些时间就上市了,也不用VC干什么事——这是大家都很想做的事,遗憾的是这种机会以后会越来越少。” 仔细探究和品味之余,笔者认为此话确是很有见地。在现实中,稍具规模的公司在董事会层面的决策就更重要,一个闪失造成的挫折可能要几年才能修复。或许一个VC投了一个特别成功的公司,没什么挫折就成功上市了,但可能价格很高,投资人没有挣到钱,这对VC来说也是失败的。 急功近利的投资心态导致VC们一碰到规模稍大一点的公司,全都扑上去抢。但回顾一下历史上回报很高的投资,反而是当时不被人看好或者大家看不太懂的项目,或不被人重视的行业,可能只有一两个人看懂了冲上去,很多实力型风投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都普遍认为这才是VC这个行业在中国市场未来的竞争出路。 除此之外,很多创业者以及企业经营者在意识上也存在着的误区,他们大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不仅是钱,而是有人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关节上帮他做一个判断,找到合适的资源,使公司往合适的方向走。从创业、拿到投资、发展、上市到上市以后保持业绩的增长,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某一个节点,这个公司到底值多少钱其实并不重要,但是企业家和VC却都有可能为了账面上的利益,而做出对公司发展不利的事情。 中国的创业者在融资时喜欢找很多VC谈,谈完之后心目中有了一个价格,然后拿着这个价格找他想要的那家VC说:“别人给我这个价,你也得出这个价,要不然我就要他的钱,和他合作了。” …… 现在VC手上拿的钱太多了,如果企业或是项目竞争优势鲜明、绩效和规模稍具行业影响力,大批风投公司都会抢着跑过去投钱,而这时企业经营者的选择就很重要了。如果企业经营者对于风投的运营流程略知一二,就应该有空去找找身边的那些接受过投资而且已经成功的企业家,请教一下他们在拿到投资之后都有什么感触?!投资人是怎么帮他的?!在他碰到困难的时候,投资人是什么样的态度?! 也许当事人就会自然地发现,VC在创业公司成长的过程中究竟起什么样的重要作用。也有投资人为了自身利益做出牺牲公司利益的事情,这样的VC你就要躲远一点。退一步讲,一个不够好的VC也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的损失。 所以,笔者认为:目前国内的企业经营者一定要重视投资人的价值,要选择有品牌的专业投资公司,而且一定要找懂这个专业的投资人。有些企业家做到一定规模就说:“我不需要别的,我就需要你的钱。”其实这是错的,他毕竟没有经历过一些事情,他可能有从零做到1000万美元的经验,但是从1000万做到1个亿需要完全不同的经验。他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方式运营,可能就做不大。 此外,据风投资本专家给笔者分析:在过去的几年间,大部分能够拿风投资本的国内企业经营者,大都有一个共同属性——其企业的团队组织以及执行力都非常强!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