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的战术性短板 中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在国内和全球经济中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虽然企业本身管理企业成长的能力在快速提高,但是其管理能力的提高速度却远远赶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因此,中国企业并没能实现当前利益最优化或是拥有可持续发展性。尽管如此,与此同时,企业并不缺乏战略性人才。 中国企业发展的独特现象反映出它们十几年来凝聚的固有悟性,以及从西方战略家那里获得了极大的帮助。如今中国企业缺乏的是策略的战术性执行,以便能够优化利润和发展成果。中国企业和组织要想很快地弥补这一差距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意味着为专业的西方战术性服务商提供了机会,让他们可以进入市场以满足这种需求。 管理的两难境地 在营销From EMKT.com.cn领域,中国企业在国内外都可以和跨国性消费品公司相媲美,这不仅是指品牌战略大师,还有那些在富有经验的战术服务提供商帮助下,成功执行营销策略的能手。比如,中国的消费者包装设计既不具有创意性,也不足以与国外的包装设计相竞争,但在一个国际互联网的环境中,中国企业能够接触到最佳的设计方案。 从出口的角度看,中国供应商若是提高了成本,那么将使国外购买商转向新的供应市场,而中国式管理并没有具体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以便能够以较低的总成本分析去支撑他们较高的价格。这些战术执行中的功能性问题出现在所有的管理领域,包括财务、人力资源、调查研究、市场营销、企业运营、物流以及一般的管理中。的确,中国的商务行政人员也意识到企业在战术性人才和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通常情况下,他们如此评价自己的雇员:善于进行数据分析以及制定战略,但是却不能成功地执行项目。他们尝试着通过几种方法寻求平衡,比如教育、招聘、培训以及职业发展。 问题的根源 ■教育模式 中国企业迫切希望中国大学的商务教育更加务实。然而,根据中国大学的学术性传统做法,大学更倾向于制造博士头衔,而不是培养具有市场导向的企业管理者。商业学院的院长和教员们很多都没有真正的企业经营思想和经验。这些学术上的领袖不拥有市场经验,因此他们无法将商业实践的金科玉律教授给学生。不像在美国,在那里,企业简直就是商学院的“基本生活必需品”。而中国的私有企业还太年轻,不能够去完成渗透大学以便驱使务实性商务教育发展的任务。而商学院的毕业生需要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经过一番浸淫,学习如何执行具有实践意义的商业战略。其结果是,中国大学制造出一批又批如出一辙的MBA毕业生,而中国的MBA毕业生一面对竞争性的商业环境就措手不及。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