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尔“空心化”的诘问 实体企业向虚拟企业转型,生产企业向品牌企业升级,产品企业向服务企业变脸,这一趋势正在中国的制造企业中上演。其中,以海尔的转型显得尤为突出。大家知道,海尔是中国知名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其发展战略经历过全面质量管理,多元化,国际化,全球化品牌化的过程。这种过程的核心思想是:提升质量,让顾客满意;进行OEC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市场链再造,形成以市场带动物流、资金流机制;人单合一T 模式,打造创造客户,消化订单的全新流程管理等等。这一系列变化与演讲,让我们看到一个大型制造企业,如何一步步紧追客户需求,形成需求管理,创造订单管理新流程新模式的。 不仅如此,海尔的这种变革还不够,为了摆脱人民币升值,单位成本升高,出口利润下滑,海尔还要去制造化,要变成一个“空心化”的企业。如此这般,海尔才能成为一个品牌化,营销From EMKT.com.cn化的企业。 海尔真的需要空心化吗?不能说海尔拥有坚实的制造能力,就不能成为一个营销型企业,也不能说,海尔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生产技术,还做不过一般的加工企业。 海尔在过去30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生产型企业变成了品牌化企业,只是还没有完全剥离制造上的优势。并没有完全用设计与品牌来完全管理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在制造环节上还有很多腾那的空间。海尔为什么,在制造环节上还做不过代工的工厂。如果以地区限制来看,台湾的代工是最强大的,是因为其基数上带来的低成本,也可以理解。以海尔在白电方面强大的生产能力,以后也要别人来代工,这不应是海尔的“轻身”之法,海尔的新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由别人代工是很正常的事,因为这不是他们的基础产品,没有别人成本低,如果海尔现在全部产品都实行代工,对海尔的发展未必是个好事。 企业“空心化”是个趋势,特别是全球化,品牌化的企业。阿迪达斯,耐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肯德基,苹果这些世界一流大品牌,都称得上是营销类,空心化企业,都没有自己的工厂,其制造环节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们的品牌。它们都没有自己的制造车间,也都可以称之为“空心化”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能成功,缘于它们有强大的品牌,强大的设计与强大的渠道能力,品牌服务管理能力。从这几点来看,海尔的能力都堪称势均力敌。但一点不同的是,这些品牌相对产品单一,品类突出,产品简单,不如海尔产品繁杂,特别是白电的代工生产,可能不如这些产品的代工来得容易。如果,海尔放弃了这一基础的产品制造,对海尔的轻装发展难说是好事。 据了解,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现在可以将这一数字变化一下:研发中心29个,海外贸易(即渠道公司)20个,品牌管理服务公司10个,5个制造基地,多个代工合作伙伴。这样,海尔看起来真“轻”了许多,实体被淘空了嘛,但会不会飘起来了呢? 尽管国际有IPOD们,国内有美斯特•邦威们完全空心化运作,成功几许。但都还没有海尔的品类齐全,之间相类比的因素并不全面。况且能为白电代工的企业,并没有象广达,富士康,合硕,宝成这样丰富。好的做法是,海尔应部分品类空心化,如电脑,手机类产品,其起家的白电产品,应就市场变化,再逐步弱化制造,实行代工。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