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药国际化的三个必须 近日,承载了太多梦想的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在艰辛跋涉中迎来了两个好消息:瑞士选民在公投中以67%的压倒优势,支持将中国的传统中医列入基础医疗保险报销范畴的议案,这意味着中医在瑞士有望纳入医保。另外,由中国主导提出的《传统医学决议》,日前在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首获国际认可。决议呼吁各国酌情加强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之间的交流,建立相关从业人员的认可制度。 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强大,中医药必将伴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传播走向世界,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这是一种必然! 因此,中医药出海最大的前提和最大的机遇已经呈现,就像汉语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语言之一一样。对此,我国的中药企业应该认识到位,主动出击,早有作为。早有作为方有可能大有作为。中医药龙头企业在中医药产业出海上拥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且也必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1、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让文化为营销From EMKT.com.cn开路。 一是,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 医保商会综合部主任许铭说得好,中医药国际化,立法是基础,标准化是关键,文化认同是根本。“中、西医各自拥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各有一套临床方法与评判标准,要消除国外对中医药的疑虑,中医药文化认同是根本。” 中医、西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如果没有文化的认同,就不会有对中医药学体系的认同。许多中药企业正在做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传播工作。 同仁堂在全国率先创办了同仁堂中医药博物馆,生动展示了中医药学从始创到成熟、从形成到繁荣、从继承到创新的发展轨迹,向中外游客免费开放。在欧美市场,同仁堂借助当地电视台播放《大宅门》、《大清药王》等电视剧的机会,宣传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走进了同仁堂;在海外的同仁堂网点,同仁堂经常参与当地的公益活动,定期举办中医药讲座,让民众感受到同仁堂的文化魅力。 河南宛西制药以张仲景中医药文化为根基,通过举办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等活动,传播祖国中医中药的博大精深,弘扬现代制药人为传统中医药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东阿阿胶则在全国开办30家阿胶养生馆,宣传中医药学术文化、补血文化、滋补养颜文化,实现从卖产品变为卖健康、卖文化、卖养生养颜的方法。 以上这些文化传播活动,不仅要在国内做透,还要走出国门,让文化为营销开路。中药企业要做出先付出后索取的准备。 二是,利用典型事件,让事实说话,扩大中医药的影响力。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辨。 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女士在服用了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后逐渐恢复大脑意识,使得 以同仁堂为代表的中药在海外尤其是华人当中,其美誉达到了高潮。据说,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市面上的安宫牛黄丸被抢购一空。通过海外华人来影响洋人,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在对抗非典中,经临床证实,中医中药对缓解症状、缩短发热时间上有帮助。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已经发现对专用药“达菲”产生耐药性的情况下,中药再一次显示出安全、有效和低成本的优势。 这些典型事件对外传播非常不够。中医药企业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利用以上典型事件,以事实说话,借势向西方国家传播。这方面要像沃尔沃汽车学习。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汽车在英国戴安娜王妃因车祸去世的第三天刊登了一幅广告,标题写着“如果乘坐的是沃尔沃,戴妃会香消玉殒吗?”沃而沃安全的声誉达到了历史的顶点。 英国对中医药认可程度很高,正是因为在90年代初,罗鼎辉等一批专家成功治疗西医疑难杂症的事例为英国媒体广为报道,中医一时大热,华人医生开始真正将中医药当成事业来做,开一些连锁店,打出自己的牌子。这些事例应该对中医药出海有所启示。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