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海尔重启收购GE传闻纯属空穴来风? 日前,业内传出海尔将重启并购美GE家电部门计划的传闻。单经多方求证,该传闻并不可信,或纯属空穴来风。 去年8月中,业内就曾传出海尔联合美私募基金-黑石基金(Blackstone Group)参与并购GE家电部门的角逐。但最终包括海尔、LG在内的角逐各方,相继宣布中止收购,退出“娶G进美”的阵营。 近日,外媒则报道称,GE上个月宣布其设在美国肯塔基州的家电工厂将增聘400名工人,以扩大热水器产品的生产能力。同时,GE宣布将升级其高端冰箱产品线,推出新款LED照明设备产品以及投资研发下一代OLED照明技术等一系列针对家电部门的逆势投资计划。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GE急于从家电及照明产业中抽身。但是,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包括LG、海尔等在内潜在购买者在评估了并购风险之后,还是不敢贸然小手,吃下拥有近百年历史的GE发家业务。 据悉,GE的照明及家电业务在2007年表现有意,营收达126.26亿美元,盈利达13.3亿美元。但是在美国房市泡沫破灭及经济衰退的双重冲击下,去年,该部门减收7.3%,获利更是锐减65%。 在此情况下,GE首席执行官伊梅特及照明家电集团CEO吉姆•坎伯于去年4月宣布,GE将出售其家电照明产业。但由于并购各方的临阵退缩,GE公司在去年7月被迫宣布将分割家电照明产业,独立成立新公司。但是由于金融风暴及信用紧缩的从中作梗,该项分割计划随之夭折。 美国南加州大学商学院教授贝宁斯指出,类似GE公司的情况在目前经济衰退环境下极其普遍。大公司不得不反复调整其战略计划,甚至不得不追加投资其有意脱手的业务部门,以求日后买个好价钱。 众所周知,家电及照明产业是整个GE集团的根基,但该产业面临着设备老化,人员成本负担过重以及生产效率落后,生产成本上扬的诸多问题,与松下、飞利浦等国外竞争对手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坎伯表示,GE虽不打算长期持有家电照明部门,但还是必须持续投资新技术领域。目前,GE已停产传统的白炽灯灯泡,转产LED等新产品,并且作出LED照明业务营收将增长30%达1.5亿美元的乐观预测。 但是,欧洲最大的家电制造商荷兰飞利浦公司,日前公布的2季度财报则显示:尽管其医疗机械等优势产业保持强劲的营收、利润双增长态势;但是受全球经济衰退,消费信心低迷需求锐减影响,飞利浦公司照明及家电业务营收同比下降达19%,减收至52.3亿欧元;其中照明业务同比下降14%,家电业务营收则同比锐减36%。由此反观,GE家电及照明业务所面临的市场压力虽然不能称之为绝后,但最起码堪称“空前”。 尽管,海尔日前成功并购新西兰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Fisher&Paykel(斐雪派克),但是后者与GE相比,并购成本及市场风险显然不在一个等量级。 对于这一点,致力于制造商转型品牌运营商战略的海尔张瑞敏首席,显然洞若观火。深谙老子无为哲学以及易经八卦震爻之学的张首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太极玄理造诣显然已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至高境界。在“放下”海尔制造产业转型品牌运营商轻装上阵,与“拾得”GE家电业务负重前行之间,张首席以及海尔所给出的答案将不言自明。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海尔重启并购GE传闻,显然是这个夏日里一支充满清凉的黑色幽默。到最后,无论重启与否,海尔均将一如既往的吸引着人们的关注。”(综合编译撰稿:端木清言) 端木清言,麦肯趋势(南京)营销策划有限公司顾问,著名连锁零售观察家,资深商战策划人,中国连锁店培训三剑客之一,著名财经作家。其编译撰写的财经评论、海外资讯、行业评论及产业观察类文章超过2000余篇,300余万字,有近百篇作品被日本、欧美等海外媒体转载。 联系电话::025—85768108 网址: http://www.mcantr.com ,咨询邮箱: maiken001@sin.com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