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迂回战:民营企业最佳选择 说起民营企业,涉及到的面应该是最广的,它的个体数量与其它性质的企业相比,可能几百倍,甚至几千倍,是一群庞大的商业形式。 然而,它们又是相对弱势的群体,最值得我们去拔刀相助的对象。尤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这样一个百年不遇的大灾难,我们更应该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民营企业。 原因很简单,虽然民营企业还不是中国经济主体的核心,但它们对剩余需求的满足、边远资源的利用、当地人口的就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到底如何帮助中国的民营企业,让它们更加健康的发展下去,并在暴风雨面前拥有强大的抵抗力呢?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长远看,让它们掌握一套健康发展的战略模式,比其它任何帮助都有意义。 民企的普遍特征 由于不同的创业时期、不同的资源背景以及不同的政策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也参差不齐,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有些民营企业创业时期比较早,赶上的政策优惠也比较好,加上企业家的远见和勤奋,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颇具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甚至成为一方经济的中坚力量;而有些民营企业却没有那么走运,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至今还未能成为像样的企业。 不过,无论处在哪个行业、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民营企业都有着以下三大普遍特征: 1、缺乏足够的资金 任何一个遵纪守法的民营企业,都有着同样的感受:我们的钱从哪里来?如何把有限的资金投到有用的地方? 即便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加上企业家的融资能力,让他们更加方便地找到投资者或相关资金,但跟他们的预期相比,民营企业所拥有的资金总是非常有限,几乎没有一家民企能够达到“不缺钱”的地步。 因此,创业初期,他们为了融资而发愁;创业之后,他们为了投资回收而奔波;而把企业做大了,却为了再投资和健康发展而苦恼。缺乏足够的资金,似乎是他们永恒的主题。 2、缺乏先进的技术 这一特征与资金密切相关。没有足够的资金,当然就难以引进先进的技术。但在中国,民营企业缺乏先进技术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企业家创业背景不同。 在欧美国家,不少企业的崛起与其创始人的才华有关,比如:通用电器(GE)的创始人是众所周知的发明家爱迪生,微软的创始人是电脑奇才比尔盖茨等;另外,欧美国家的创业者大多都是资本家或者资本家的后代,天生对资金和技术的获取有着卓越的能力。而在中国,这种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创业得比例较少,更没有什么资本家可言,多数创业者都是为了生存而从“小商小贩”做起的。 因此,再加上没有足够的资金,对中国多数民企而言,缺乏先进的技术便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3、缺乏优秀的人才 比缺乏先进的技术更可怕的是,缺乏优秀的人才。技术可以用钱买,设备也可以,而人才却未必有钱就能买来。因为,大家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社会资源向来都是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而人才作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突出。 所以,只要在性质上带有“民”字的企业,吸纳优秀人才的难度就会加倍,尤其招募高级人才,其成本相当于其它性质企业的2-3倍,甚至更高。 然而,我们在上面提到,民营企业本来就是缺钱的,哪有那么资金吸纳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呢?因此,多数民企难以摆脱“家族”特征,因用人需要,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也不得不走向重要岗位。 迂回战的必要性 当然了,要清点中国民营企业的特征,我们可以罗列出无数个,根本不可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不过,让我们了解到它们最普遍的这三大特征,就可以断定它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模式是最适合的。 对于一个没有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企业而言,什么样的战略模式是最佳选择呢?笔者在此推荐:迂回战略。 什么是“迂回战略”? 通俗地讲,就是不与主流市场的强势品牌发生正面交锋的作战方式。这种作战方式,会让弱势企业节省很多资源,在人们不经意间把自己做强、做大。 如果要问,历史上谁是这一战略的最大赢家?可能不外乎迂回战略的鼻祖:成吉思汗。当时,他老人家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帝国之前,可以说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甚至每天都被人追杀,东躲西藏。然而,在这样一个不利的条件下,成吉思汗却绝妙使用“迂回战略”,一次又一次打败敌人,逐步从“弱势”走向“强势”,进而成为征服世界的第一人。 所以,大家不要小看这一战略的威力。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迂回战略”仍然发挥着它无穷的魅力。如果要举例,我想举离我们最近、最熟悉的案例,那就是:如今我们所热议的蒙牛。 当蒙牛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也算是一穷二白,除了几个“失业公民”筹集起来的700多万元以外,其它什么都没有。然而,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在呼和浩特大学中路的一间破房子里,他们就开始了发展的脚步,通过短短的10年时间,从0做到200多亿,成为领跑中国乳业的两匹马之一。 那么,在营销From EMKT.com.cn领域,迂回战略到底如何使用?如何才能以弱胜强,进而成就大业,实现“麻雀成凤凰”的传奇呢? 引领新品类 在营销领域,采用迂回战略的最为经典的法则就是,放弃现有品类,避开现有品类的领导者,创造一个新的品类,成为新品类的领导品牌。 这一法则,看似简单,但多数民营企业都没有意识到这一法则的重要性和高明之处。所以,它们常常成为现有品类的“入侵者”,成为现有品类领导品牌的“模仿者”。正因为如此,多数民营企业与成功无缘,在模仿和跟进的道路上自讨苦吃。 消费者的心智是一个“神奇”而“愚昧”的空间。它的“神奇”就在于,它可以海纳百川,用它超常的适应力来接受无数个新品类;而它的“愚昧”就在于,在同一个品类上,它所认同的品牌却极其有限,只要有一个品牌代表了这个品类,其它品牌就很难取而代之,只能站在靠后的位置,甚至被他们轻视或摒弃。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接受高端奶,却只接受了蒙牛“特仑苏”,而不太接受“金典”、“极致”等品牌的原因所在;也是为什么人们接受凉茶,却只接受了“王老吉”,而不太接受“和其正”、“邓老”等品牌的原因所在。 那么,对一个没有资金优势、没有技术优势和没有人才优势的民企而言,你怎么可能在跟进和模仿上超越别人呢?因为,跟进就意味着,在你前面已经有一个或两个强大的品牌代表了这个品类,你的模仿只能让消费者“鄙视”你。你的价格比人家低吧,人家赚钱,你不赚钱;你的功能比人家好吧,等于你帮助人家做这个品类,反过来,人家跟进你推出升级产品是“防御战”,同样赢得消费者的仰慕。所以,引领一个新品类是民营企业最佳选择。 然而,有人可能会问:新品类需要新技术呀,而民营企业恰好缺乏这个东西。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