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酒风流上海滩--上海酒市场调查报告 上海,中国最大的城市,中国最大的商业、金融中心,是全国消费的前沿,也是全国酒消费的一个大市场,抢滩上海市场,是每一个品牌酒的梦想。上海市场对于白、啤、葡、黄四大酒种来说,可谓“同一个战场,不一样的表现”。据2008年的统计数字显示,上海饮料酒2008年总销量一百四十多万千升,其中啤酒销量一百零几万千升,黄酒销量二十多万千升,葡萄酒销量八万多千升,白酒销量三万千升左右。 黄酒:本地品牌大战外地品牌 历史上,上海滩是黄酒的根据地,老上海人喝老酒,曾经是老上海一大传统民俗。自从成为一个对世界开放的港口城市后,上海人的结构发生变化,消费习惯也随之变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变化更加明显,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消费群体,也产生了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上海有一部分老上海人,被称为“土著居民”,再加上中年以上的群体,他们钟情于黄酒,是黄酒消费的主体;上海还有一部分洋人、高级白领、海归派,他们是葡萄酒和洋酒的消费主体;而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外来务工者,主要消费的是白酒;上海属南方城市,夏季时间比较长,冬天相比北方也不很冷,再加上啤酒的低度化,使得啤酒成为了上海市场消费量最大的一个酒种。单就黄酒来说,上海在全国的城市中,是人均消费黄酒量比较大的城市,2005年黄酒的上海市场销售利润占到全国的33%,一直以来是全国的黄酒企业的必争之地。大约在2005年以前,上海市场占优势的还是外地黄酒品牌,尤其是绍兴黄酒,那时的上海地产黄酒还在蓄势待发,酝酿着一场“收复失地”的革命。 如果说多年以前,您在上海的商超货架上见到更多的是会稽山、女儿红、古越龙山、塔牌等品牌;那么这几年就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您在商超货架上会发现上海地产黄酒的品牌,也挤出了一席之地,甚至是超过一半的“席地”。 目前,本地品牌在上海占据了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其中的石库门与和酒势头强劲,这两大品牌所代表的海派势力一直在努力振兴本地品牌,励精图治,贴近市场前沿,不论是酿酒配方、产品包装还是市场营销From EMKT.com.cn,都紧跟时代脚步,彰显出了惊人的创新意识。海派黄酒如旭日东升,市场节节高升,如今的上海黄酒市场,大致可以说是“本地品牌”的天下了。石库门与和酒在“收复失地”的同时,加大资本整合力度,努力加固对上海市场的掌控优势。 作为外地品牌,曾经是叱咤风云上海滩的王者,面对本地品牌的群雄并起,他们岂能轻易言败?于是外地品牌向本地品牌发起的反攻,成为了现今黄酒行业的一场“好戏”、“大戏”和“重头戏”。 2005年,会稽山与上海佳惠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佳惠实业公司,随后,会稽山又以1.5亿元控股嘉善黄酒;“一招未完,又是一招,一招狠过一招”,2006年,会稽山根据上海的地域文化和上海人的消费口味,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尚•海派”,贴近更为广大的上海消费群体,突出养身概念,创导健康饮酒。 对于会稽山在上海市场的举动,上海黄酒学会会长毛照显曾这样评价说:“我了解会稽山,她的前身云集酒厂的酒曾经在上海很有名气,这几年,会稽山不断推出新品,从水香国色到尚•海派,产品很受市场欢迎,会稽山高恣态、大手笔进军上海,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有创新才有生命力!” 曾经是央视黄金时段黄酒广告“标王”、在全国市场占据老大宝座的古越龙山,也把上海市场当成了重点来抓。公司把与黄酒关联不大的副营产品整合了出去,以表集中所有精力专心夺回上海市场的决心。公司董事长傅建伟说:我们要专心做黄酒,把黄酒做大做强;下大力气改变目前在上海市场的失守之势,公司为自身量身打造了一套上海行销方案,从降低度数改善口感、瓶型设计到改进产品特性与产品命名策略,既继承了古越龙山的品牌资产,又为其品牌注入了更多的上海元素,更重要的是,古越龙山针对海派黄酒的“劣势”,特别推出了东方原酿系列,“原生原酿”已经成为古越龙山攻抢上海市场的撒手锏。 在上海滩这个“战场”上,虽然目前是本地品牌略占上风,可是业内人士都看到了外地品牌的雄心壮志,本地品牌与外地品牌的大战,还会愈演愈烈,谁会是永远的王者?谁会是明天的胜利者?上海黄酒市场的“战争”,值得业内外继续关注。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