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揽三国形盛,学知人用人(一) 三国时代人才风景之所以如此壮观,不但因为人才众多,各擅专长,还因为人才的聚合与流动,当是时也,群雄千方百计地在割据地发掘人才,可说是搜罗将尽,被埋没的不多。同时在诸侯并吞的过程中,雄才大略者不仅注重于土地的得失,更看重于人才的得失。在乱世中,使用人才的前提在于延揽人才,因为没有一个有权威的政治机构来举行县考、乡试、会试、殿试;而延揽人才的前后又存在着如何鉴别人才,人尽其用的难题;最后使用人才还存在着激励人才,得其死力的难题,以下试分述之。
三国中用人的一个总纲领是要求“德才兼备”。“才”当然是指人才具有的各方面才干,“德”则是古人所强调的“忠孝仁义信”。 虽然表面看来,曹操用人偏重于“才”,他发布的三次求贤令 (公元210年《求贤令》,公元214年《教有司取士毋为偏短令》,公元217年《举贤勿拘品行令》 )都贯穿着唯才是举的思想,曹操指出:“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然而这仅仅是为了扩大延揽人才的范围。在真正面临取舍时,做为一个人才战略家,他还是将人才的德行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曹操对推举尽忠守孝的人的解释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难道会不忠于君主吗?一个忠于故主的人如果为我所用,难道就不能忠于我吗?因而作为曹魏集团的最高统治者,他用人最看重人才的“忠孝”,而身处乱世之中,其本人的出身又非士族,故而不看中人才的仁信与其他方面。曹操斩吕布而释张辽就是一个明证。曹操于下邳城生获吕布及其部将张辽,吕布骁勇善战,当世无敌,但背主弃义,平行低劣,故曹操杀之而不敢用之;张辽乃吕布部将,忠心事主,慷慨求死,而曹操反而舍衣赐坐,张辽遂降,终其一生为曹操驰骋疆场,立下汗马功劳,胜一吕布多矣。 曹操可谓知人也。 曹操知人之明,亦由其慎用司马懿为逆证。终曹操一生,司马氏不得重用,只因曹操知其心高志大,权重必生二心,而及曹操之孙曹睿,竟然托孤于司马懿,司马氏固才智高绝,足以辅佐朝政,然其父子三人专权拔颰,不逊于董卓、曹操当年。背义卖主,尽杀曹氏宗族,操纵幼君于股掌之上,后终以晋代魏,足见曹睿所托非人。 观东吴托孤亦然,孙权将死,托孤于太傅诸葛恪。诸葛恪乃诸葛瑾长子,幼年早慧,聪颖过人,甚得孙权器重 。才固过矣,然德未必尽然。诸葛瑾见其才尽露于外,叹其“非保家之子” 。诸葛亮亦知“恪性疏”,书至陆逊,谓其不可典主粮谷 。尔后诸葛恪竟然尽掌东吴军政大权。适逢魏军南侵,遂破魏于东兴,并试图乘胜直取中原,结果攻城不下,大败而归。身为主将,军败不先责己,反而恐朝臣议论,收集众官将过失,威慑群僚;并任用亲信统领御林军。终被东吴宗室孙峻诱而杀之,全家遭灭门之祸 。 而观白帝城刘备托孤于孔明,可谓得人矣。同是以幼君托老臣,诸葛亮职虽为臣,代君行令,事凡庸之主,摄一国之政。令出与相府而不出与宫廷。观其表象,与魏、吴托孤又有何不同?然而诸葛亮不单有管仲之才,更有周公之义;诸葛亮专权而不失礼,行法严而国人悦服,此不同于司马氏之处;诸葛亮己有功则让下属,下游阙则躬其咎,攻战失利则上表罪己,自贬丞相 ,此不同于诸葛恪之处。故而上能不生疑心,下能不兴流言。才高多谦逊,功高不震主,诸葛亮可谓德才兼备,刘备可谓知人得人。 诸葛亮本人用人也是坚持德才兼备,德重于才的用人标准,他为蜀汉推荐、拔擢了不少忠直之士、英俊之才。《三国志-蜀志-姜维传》里,裴松之曾在注里引用郭颁的《世语》:时蜀之官属皆天下英俊。诸葛亮力荐的庞统、法正、蒋琬、刘巴、姜维、向宠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以对蜀国的忠贞不二和非凡才干而著称,在军政的重要位置上作出了不凡的贡献。 诸葛亮在世之时,虽重用魏延、杨仪二人,深知二人皆有过人之才,然其密表刘禅曰:魏延“性矜高”,杨仪“性狷狭” ;在他看来,两人都不能团结人,是有才缺德;他在世尚可制衡二人,他去世则无人制之。是故诸葛亮临终遗表属意蒋琬咨政,姜维领兵。诸葛亮在《与蒋琬书》中称姜维“既有胆义(德),又深解兵意(才)。此人心存汉室(德) ,而才兼过人 (才)。 ”诸葛亮虽殆,蒋琬姜维等共同辅佐刘禅,使蜀国边境无虞达二十九年之久。蜀国地小偏安,仍能以数万之众连连采取攻势,使魏国的数十万军队只能坚守,若非蜀主孱弱,天下之事诚未可知也。 诸葛亮不仅重于实践,更围绕用人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和总结,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对于现代如何鉴定、培育和使用人才也具有借鉴意义。他的著作《将苑》就集中体现了他注重德才兼备的用人表准。在《将苑-谨侯》 篇中,诸葛亮提出了为将制军的15条准则:一曰虑,间谍明也;二曰诘,淬侯谨也;三曰勇,敌众不挠也;四曰廉,见利思义也;五曰平,赏罚均也;六曰忍,善含耻也;七曰宽,能容众也;八曰信,重然诺也;九曰敬,礼贤能也;十曰明,不纳谗也;十一曰谨,不违礼也;十二曰仁,善养士卒也;十三曰忠,以身殉国也;十四曰兮,知止足也;十五曰谋,自料知他也。其中除虑(明察敌情) 、诘 (重视侦察) 、谋 (知己知彼) 是属于才能范畴,其余的12条皆属于德操方面。这十二个条目可以用来全面地考察当世之人才,而毋须担心会失之偏颇。 如今企业界也多求才若渴之士,然也不能忽视人才的德行操守。 昔年三月间,笔者因公从广州至深圳参加一个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培训班,为期一个礼拜,而结识了许多当地企业界的总裁、董事,因为我在市场营销及销售方面的学识和口才,在培训班中崭露头角。当时便有一个何总经理(中年女士) 和我私下接纳,想邀请我即赴其新开的公司担任营销方面的主管,并许以高薪福利,当时我才从大学毕业不到一年,在本公司领薪酬须论资排辈,此项转职对我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大。然而, 我对何经理表明了多谢其看重的美意,并坦言我无法接受其提议,原因在于我受本公司所托负责营销公司的ISO9000系统合同评审系统的编制与执行,当时正是企业全面冲刺,以期在当年七月份通过ISO9000的正式评审。如果我见利忘义,上无法对委任我的主管交代,下不能见谅于同僚,中则因私废公,为个人利益而舍弃自身的责任,于心何忍?何经理听了,更为高兴,说如果我一听她的提议就马上答应跳槽,她反而会看不起我;我这么一说,她愈加看重我,她的企业正是需要我这样的人,并说没有关系,可以成全我尽职之心。希望我公司一旦通过ISO9000的认证马上与她联系。 自我从深圳回公司,何经理及王董事长每月至少打一两个电话向我询问我公司的质量管理系统的进展,令我深为感动,遂许诺她一旦公司成功通过评审,一定如期赴职。七月上旬,我公司在众志成城的努力下,果然一举正式通过评审,我的重担卸下了,便向主管辞职求全。我谢绝了上级的执意挽留和升职加薪的许诺,连在原公司的奖牌还未领取,便单枪匹马地来到了位于东莞小镇的新公司上任,开始了市场开拓工作。这样地处理,既未见恨于过去的主管,又能邀信于后来的上司,为我个人才能的发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我这才深信德之于才,是一而二,二而一,互为关至,互为佐使,以全成才之道。 可见现代企业所讲究的“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忠于自己的企业 (也不是说不能跳槽,在离职前要交代好自己的工作) ; 2、对工作认真负责; 3、可以追求物资利益 (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贪污索贿则是企业的蠹虫) 。 从三国大大小小用人成败的案例中,关于甄别人之才德方面,我总结出四句很通俗很实用的话:有德有才,可堪大用 (如诸葛亮、姜维) ;有德缺才,可资小用 (如许靖 、糜竺) ;有才缺德,不用或慎用 (如魏延、杨仪) ;无德无才,绝不可用 (如糜芳、孟达) 。
本文以《三国志》中的史料为基础,以《三国演义》的部分情节为补充,以及《诸葛亮集》中的有关论述为理论依据,试图开掘三国中魏、蜀、吴三方面的群雄在知才、揽才、用才、励才、容才、留才等各个层次上的智慧和谋略 (纲目请参考以下索引),夹叙夹议,以为今天的用人者作为借鉴。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