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板不是神话 2000年的资本市场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创业板了,围绕着创业板的推出,从政府机关、中介机构、专家学者,到创业企业、投资者、媒体,无不以此为焦点,展开激烈的讨论,炒的是沸沸扬扬,特别是证监会、交易所出台了与创业板有关的市场规则征求意见稿后,大家更是翘首以待,似乎创业板即刻就要登场了。但随着创业板推出时间的一推再推,以及有关主管部门态度从“积极”到“慎重、稳妥”的改变,创业板目前看来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这其中的原因包括美国NASDAQ综合指数的下跌,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价的持续走低,我们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建设的滞后,监管力度的不足,风险投资体系的不完善,这些都统统导致了创业板迟迟不能推出。
有消息透露,目前33家具有承销资格的券商平均每家手上已有50家企业在申请到二板上市,这也就是说,有不下1600家企业在排着队往这个门槛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的资本大船上挤,更有报道称,各家券商推荐到创业板上市备选的企业已超过2000家。这其中大多数为科技企业,上海、北京、深圳三市则各有20至31家企业上榜。可是僧多粥少,在竞争激烈的准上市企业名单中脱颖而出的只是,也只可能是极少数,粗粗估计不会超过五六十家。 在一片喧嚣之中,充斥着不少投机的气氛,那么,对于企业而言,是否应该争取到创业板上市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创业板上市的利和弊。 首先就是融资,创业板作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对于增强这些企业的实力、提高他们的发展速度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民营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48%,而其占用社会资源的比重仅为三分之一,这是一种典型的资源分配不均衡。二板市场的开设,就是要矫这个“枉”,发给那些高成长的中小民营企业市场准入证。 其次,在上市之前,企业必须按照上市要求进行改制,并建立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完善企业的决策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此外,有关员工持股、技术入股的规定能极大激发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从而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 第三,在创业板上市还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运用的恰到好处的话,可以为企业减少宣传的投入,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 创业板对企业而言,具有以上的种种优势,但同时,它也会产生一些风险,如果你对此准备不足的话,很可能会损伤企业的元气。 一是被并购和控制的风险。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股权就会分散,股东就会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创始人控制权力自然也会受到削弱。而且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规模较小,股本总量较低,再加上股票全额流通,这样就很容易引发企业间的收购兼并行为,对于创始人而言,意味着控制权的削弱与丧失,以及利益的重新分配与减少,因此,企业的创始人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可能会涉及到商业机密的泄露。企业上市,要向社会公布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公布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季度报告和临时报告,其中涉及到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募集资金投向及实际收益与预计对比等问题。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投资者充分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状况,有效做出投资决策,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投资损失。但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企业商业机密容易泄露给竞争对手,给自身带来巨大的竞争威胁,尤其对于生产高附加值、高知识产权产品的高科技企业来讲,往往一个商业机密的泄露,就会招致毁灭性打击。这也是企业申请上市前必须予以正视的问题。 三是上市历经的周期长,成本高,会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力财力。企业股票发行上市,需要聘请财务顾问、券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制定操作方案,起草各种文件报告,进行资产评估、财务审计和帐目调整;需要向社会公布招股说明书,需要与承销商协商股票发行事宜,全面展开发行上市路演工作;需要向各中介机构支付服务费用,这一切都意味着大量人力、财力的付出。尤其是创业板实行的核准制和保荐人制度,与以前的指标审批制相比,不确定性的风险增大了,一旦失败,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四是创业板本身可能失败的风险。国际上早就有过创业板开而复关的先例——ECM、USM相继于1995年和1996年关闭,澳大利亚也关闭了创业板市场,而英国的AIM、韩国KOSDAQ目前则处于惨淡经营之中,被誉为全球创业板航标的美国NASDAQ综合指数和我们熟悉的香港创业板也都是处于低谷之中。这对于通过这个市场融资的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因为创业板上市存在我们上面所说的种种风险,所以企业在决策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最好在决策之前对自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是自己所处的行业,从目前的分析来看,创业板将会比较青睐软件、生物制药、新材料、传媒、咨询服务、运输快递等行业,因此处于这些行业的企业上市的成功率会较高。 其次是竞争优势,即自己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及今后的成长性,这也是决定企业上市与否的关键因素。 再次是企业的财务指标是否符合创业板的要求,如果差距太大,那么获得上市资格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 最后是企业的改制、股权设置能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这是基础的决定性的因素。 另外,到创业板上市,企业不能有“圈钱”和“捞一把”的想法,而是应该有真真正正的盈利模式,募集资金也是为了增加自己核心业务的投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不是为了去毫无目的的烧钱。 上市只是融资的一种方式,决不是万试万灵的仙丹,因此,切不可以此作为终极目的,而应该把它看成一种手段,不要被它左右了你,而是你去判断是否需要利用它,毕竟,能否创造价值才是企业的核心。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