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酱油品牌如何获得更大发展 目前在一线市场,海天、淘大、欣和、李锦记、老蔡等知名品牌酱油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还有众多的中小型酱油企业在二三线区域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拥有发展空间,但因为行业门槛低,导致的价格战、品质标准战、广告战、促销战此起彼伏。如何获得更大的发展,成为众多酱油企业关注的话题。 那么如何撬动这个传统的“新型”市场呢?虽然酱油制造历史悠久,但是在消费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情况下,酱油的发展远远楼后于其他食品和行业的发展。我们看到欣和仅仅通过以“卖酒的方式”,强调酿造时间为六个月,就在华东市场,尤其是竞争激烈的上海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见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巨大。 目前酱油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酱油标准品质问题 目前的酱油国标其实存在缺陷问题,事实上,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酱油,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隐患问题,如有的酱油采用转基因的大豆原料制作,再如中国酱油行业通过协议,同意制定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的三氯丙醇含量标准,限定有毒物三氯丙醇含量为0.02毫克/公斤。业内人士估计:这一判定酱油合格与否的强制性内容,将令中国近50%的企业面临一次准入洗牌。 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理事、我国酱油标准起草人之一鲁肇元说:“不少企业生产的酱油都含三氯丙醇。三氯丙醇超标的酱油,不仅不能出口,在国内市场也该受到控制。” 早在1999年10月,欧盟在对从中国进口的酱油进行抽查时发现,有5个厂家的酱油中三氯丙醇含量超标。这之后,我国及时制定了有关酱油的国家、行业标准。 然而,2001年颁布实施的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三个标准中,仅仅在配制酱油的原料标准中对三氯丙醇含量作了强制性的限量规定(1毫克/公斤)。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即使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的三氯丙醇超标,也无法确切判定其产品为不合格。许多急功近利的企业,瞄准该标准的空子,为降低产品成本,往往在配制酱油中大量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充当成配制酱油。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常务董事杨科庭介绍,单纯利用传统微生物发酵工艺生产的酿造酱油一般情况下不会含有这种污染物。正因如此,不少企业用配制酱油冒充“酿造”酱油。 许多酱油企业如果不进行标准和品质升级,将面临类似乳业企业“三聚氰胺”门事件的大规模行业洗牌。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