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价,中国营销人的耻辱? 美国模式是中国营销From EMKT.com.cn的应有方向,但现实却引诱着中国商人走向欧洲模式。谁能扭转这种文化风气,让中国消费者大大方方地使用廉价产品,让中国的营销人大大方方地说:“我卖的就是廉价货!” 一个声音在中华大地徘徊: 站在高端, 走近高端, 面对高端, …… 你以为这只是中央电视台《高端访问》栏目的广告语吗?不!它还是中国无数营销人的心声!这个声音在中国市场上盘亘了一二十年,近年来,它更有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坚决之势。 高价是一个“好东西” 这不,“世界的五粮液”和“国酒茅台”又涨价了!这一次,五粮液和茅台涨价的理由是国家调高了白酒消费税的计税标准。一瓶酒的税收成本增加了几元钱,零售市场的价格则增加了几十元,都是10%左右的增幅。网上有不少人群起而攻之,说什么的都有,但事实上,真正消费得起的人,压根儿就没工夫计较涨了多少,该买的还是买,该喝的还是喝。从1988年起,五粮液、茅台酒从原先的16.9元(52°五粮液)、35元(53°茅台),一步步上升到现在的600多元、700多元,消费者不都是很快适应了,并且愉快地接受了吗?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没有“茅五”即时的、大胆的涨价决定,哪有它们今天在市场上的无限风光?记性好的人可以回忆一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白酒市场上真正的玩主,是泸州老窖、剑南春、孔府家、秦池、酒鬼等角色。“茅五”虽然有名,但只能在一边寂寞地观望—直到它们勇敢地祭起高价宝剑,才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尊荣。 相对茅台来说,五粮液“觉醒”得更早。它终于认清楚了一个道理:我是好酒,就必须有与我的“身份”相适应的价格。从1999年起,通过逆势而上地不断提价,并大做文宣,五粮液逐一消灭了那些风云一时的僭主,并越过茅台,成为中国白酒市场当之无愧的霸主、中国白酒消费者心目中的“至尊”(五粮液的自我定位和多款酒的副名)。 而茅台,有一段时间曾经打出“平民化”的口号,要让更多的人喝上“国酒”。这一招,令不少营销人扼腕叹息。好在茅台酒厂及时醒悟,从2007年起,茅台酒接连提价十几次,其价格赶超五粮液,利润和股价也超过了五粮液,光荣重返酒坛老大地位。 这就是中国白酒江湖的争锋与传奇!价格手段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通过一轮一轮“价格战”—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降价,而是涨价—中国白酒市场的价格水涨船高,中国白酒生生地从一种百姓日常饮用的快速消费品,跻身于奢侈品行列。 涨价真好,涨价真妙!现在的问题是,以一般人的感觉来看,“茅五”们的价格都已提到消费者能够承受的极限—比如五粮液,它推出的五粮神终端价格为1980元,而15年的年份酒价格超过了3000元,它还能再往上涨吗?价格手段是不是也有一个边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想清楚,营销者们为什么要涨价?为什么能涨价?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产品一开始就选择了高定价? 价格的独自舞蹈 表面的理由是,价格高了,赚得更多,生产者利润高,渠道商有积极性;深层次的理由是,价格是产品质量的强烈暗示—消费者由于缺少足够的信息,或者不愿意费力搜集产品信息,倾向于以简单的价格信号判断产品的品质,“一分钱一分货”嘛! 而更深层次的理由是,在很多消费者眼中,价格本身就是产品品牌的重要内容。价格高的东西,就是所谓高端产品,面对的是高端人士,用起来多有面子啊!某奢侈品网站的总裁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一颗钻戒100万美元,就不用看了,听起来就美。”一件产品定了高价,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双赢—消费者获得消费的愉悦,营销者获得更大的利润,两全其美,多好! 高价格本来是企业经营的目的与结果—通过更好的产品、更便利的流通渠道、更有效的广告宣传与更可信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愿意为你支付更高的价格,从而实现更大的利润(溢价);现在,它也是企业经营的手段—通过高价格增强消费者对你的信心,直接促进销售。营销中有4个P,产品、价格、渠道、沟通,再加上定位,个个都能带来溢价;而其中价格最神奇,其他4个因素都要为它服务,它也可以独自起舞,自己一个人玩。 当然,消费者不是傻瓜(据说!)。要为产品定一个高价,通常是需要一定理由的。所以,当“价格策略”独自起舞时,常常要把其他几位兄弟拉来做陪衬。这对营销人来说确实不算一件难事。在大多数技术成熟、产品高度同质化的领域,只要你不是明显地比别人差,只要你多多少少地“或许”有那么一点突出之处,你宣称自己是“高端产品”甚至“行业第一”,谁能阻挡得了你!而现在又是一个标准多样化—也就是缺乏共通标准的时代,再加上文化、血统等堂而皇之的理由,这样做就更加理直气壮了。比如,有一款男士上衣或者女士包包,无论是设计还是做工,我确实看不出高明在哪里(说实在我还觉得丑呢),但它就是定了一个让我瞠目结舌的天价,我能表示抗议吗?我敢表示质疑吗?不敢!那样只会招至厂家、商家乃至消费者的嘲笑,说我不识货,爱好它的人一大把呢! 定高价最大的障碍在于,你是不是有足够的胆量!2000年,当水井坊以超出五粮液近2倍、每瓶价格600元的价格亮相时,很多经销商都认为它疯了!但水井坊成功了,并带动中国白酒行业倾巢而出,争相提价;2006年,当蒙牛同样以超过普通牛奶2倍的价格推出特仑苏时,营销界人士额手相庆,祝贺蒙牛找到了一片“蓝海”,特仑苏也差不多成功了,只可惜它在OMP上栽了一个大跟头。伊利等竞争对手也不甘示弱,闻风而动。 涨,涨,年年涨,月月涨!难道要涨到天上去吗?有没有一个边呢?我不知道。常常人们以为这个价格达到了极限,但勇敢的营销人总是不断挑战这个极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虽说“高处不胜寒”,但毛主席他老人家曾经说过,“无限风光在险峰”!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