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营销,用什么照亮未来?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候,我记得《销售与市场》杂志开了一个大型的系列专题叫“中国营销From EMKT.com.cn,历史照亮未来”,这是一个颇有些预言意味的题目,给人以诸多联想。内中文章和内容我没有看全,不过听题目应该是对中国营销过去三十年的系统性分析总结,从而找到未来的方向。 总结历史是为了取长补短,整合提炼。但是,在消费市场千变万化的今天,历史的精华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反哺今天的市场,我们又能从历史当中看到多少未来的希望?又或者,从历史中能否找到未来的出路? 中国营销,用历史可以照亮未来吗? ——题记 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营销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三十年市场磨练,我们经历了从“小学到大学”从“学生到老师”的成长和进步。应该说,三十年市场营销,经验积累了很多、人才成长了一批、风浪见过了一片、理论学习了不少,整个大的层面还是积极的、卓有成效的。这一点仅从中国经济整体的运行态势、消费能力逐年攀升以及国内崛起的很多大型的本土企业就足以证明了。 我经常听到很多人说:中国企业离世界级大企业还有一定的距离。我想,如果是站在一些理论的层面上衡量,中国企业或许真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如果站在市场层面上,能把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市场吃透了、拿准了进而运作成功了,仅此就是国外的企业不能比的。三星、摩托罗拉、诺基亚这些所谓的跨国企业,不都是在中国摔了跟头之后,才学乖的? 所以说,看待中国企业不能放在世界的范围内,而应该先放在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下,然后再来考量所谓的企业级数与级别。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就开始经营企业的那一批企业家,如柳传志、张瑞敏、王石等,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企业家的群体形象,他们所经历的市场和所采取的营销手段,是绝无仅有的,也是国外理论书上找不到的。这种特殊性才是体现一个企业和企业家最有力的注脚。 三十几年来,中国营销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的根源在哪?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在市场,在消费者,更在需求。 我总在想:所谓营销,是模式、产品、竞争对手、渠道、成本、团队、策略、战略还是消费者、消费需求、消费行为、消费理念等等,哪个更重要?亦或哪个是推动中国营销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 我想,答案似乎是很多的,也似乎没有准确的答案。作为一个从事策划工作多年的人,我以为:这个根本在市场,一言以蔽之即:消费者与消费需求。 营销是由需求开始,进而研发、生产、销售至需求结束。在整个营销活动的过程中,需求是一条主线不断的把营销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营销活动。所谓模式:其实就是在需求没有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一整套合理的、可复制的、成功的满足需求的方法。 我经常耳听得很多人说“这个模式怎么样,那个模式如何”,对于企业也好,营销人也罢,成功的模式必须是可以满足需求并可以复制的,我们有时候过多的将眼光集中在模式本身,探讨采取什么手法、改变哪个策略,而忽略了模式的核心——需求,所以模式不能成功就不意外了。成功的模式首先应该是“动态”的,是可以发展和调整的,是可以随时满足需求的,是会根据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静态模式”是不可能满足已经发了变化的需求的。所以,看待一个模式到底能不能成功,必须看到它对需求的把握程度有多高。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