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大日化、跨界、汉文化 2008-2009年,是中国化妆品极不平凡的几年,由于石油价格的震荡,作为石油延伸物的日化行业,日化原材料、包装成本不断上扬,加上市场推广成本、人员、传播、生产成本等上调,国内中小化妆品企业生存举步维艰,更有许多国人熟悉品牌从记忆中消失,中国日化行业进入重新洗牌与重组的局面。 进入2010年,中国日化行业“资本时代”与“品牌时代”特征更加突出,跨国外资品牌进一步高度垄断中国一二线市场,而且通过集体“下乡”,进一步抢夺中国三四线市场。因此,中国日化市场在“营销From EMKT.com.cn策略、产品概念”等方面将呈现这样的趋势:“大日化、跨界、汉文化”,这将是中国日化行业2010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竞争“主旋律”。 主旋律一:“大日化” 投资界有一句至理名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俗话“阔地扫尘,终有收获”是中国日化行业“大日化”的典型写照。 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等跨国企业是“大日化”的鼻祖,而且一直还在不停的“折腾”,相信在2010年将会更加疯狂;中国本土“大日化”的典型代表就是:立白与纳爱斯。纳爱斯携“百年润发,YOU R YOU我的样子,麦莲”大举进军洗发水,收购“李字”蚊香,赶集杀蚊行当;立白收购“高姿、奥妮”进军个人护理,吞下“六必治”杀进牙膏业……为了应对跨国巨头,做强做大企业,“大日化”战略是纳爱斯和立白发展至今的必然选择。 2008年,纳爱斯与立白都已经年销售超100亿,成为中国日化行业规模最大的两家企业,也是最有实力与宝洁、联合利华抗衡的企业。目前,纳爱斯与立白都已经在“大日化”进军路上,其旗下的“织物洗护用品类、餐具洗护类、家居清洁类、口腔护理类、个人护理类”各种品类已有旗鼓相当之势,但在具体表现上又大相径庭。个人预测,2010年,不甘在“洗发水”落后的立白,与不甘在“洗衣液”落后的纳爱斯,必将推出新品牌新产品,在这两个品类上对抗,以其实现各自的“大日化”梦想。 “多品牌、多产品、多渠道”的竞争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中国本土“大日化”的主要模式,成为与跨国巨头抗衡、降低市场风险、市场突围的根本法宝;而许多中小企业,同样会通过“多品牌、多产品、多渠道”的竞争发展战略,在三、四线市场及低端的农村市场,进行“阵地战”、“游击战”,最终以“阔地扫尘”的方式,每年实现“多收三五斗”。 主旋律二:“跨界Crossover” “药企”纷纷瞄准日化市场。近几年,众多“药企”集体跨界Crossover日化行业,纷纷加大对旗下中草药化妆品系列(洗护、个人护理等品类)的投入,如片仔癀、同仁堂、敬修堂、云南白药、圣火药业、滇虹康王、仁和药业等;在“薇姿、理肤泉、雅漾”这三个法国药妆品牌高度垄断的中国市场,从2008年开始,葛兰素史克在中国引入比普通牙膏大概昂贵数倍的抗过敏牙膏“舒适达”,它从制药向保健消费品的扩张让人惊叹。 2010年,不管是跨国大企业,还是中国强势企业,化妆品的跨界营销丝毫不逊于家电业、食品业、汽车业等,化妆品作为美丽时尚潮流的代表,更是抵挡不住跨界的诱惑,上演着一幕幕跨界的精彩! 2010年,有着“中草药”渊源的霸王,将在“本草堂”化妆品上砸钱;资生堂公司将进入药妆领域,并将全新药妆品牌最先投放在中国市场,在持续百货店和专卖店经营的同时,资生堂将把药房渠道作为中国事业的第三大支柱;联合利华加大研发、销售“汉方”日化;宝洁宣称“将进军药妆市场”…… 化妆品、保健品、药品三大类别企业相互跨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争局面。化妆品的跨界营销主要表现在“跨界Crossover研发策划、跨界Crossover渠道拓展、跨界Crossover营销传播”三大方面。 狭路相逢,快者胜?勇者胜?强者胜?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