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长虹等离子赌局 刚过元旦,风靡全球的3D科幻巨制《阿凡达》让中国提前一个月进入“春运”—《阿凡达》的3D电影票比“春运”期间的火车票还难买,连电影院里卖爆米花的柜台前都排起了长队。随着《阿凡达》上映,3D正在成为等离子电视企业营销From EMKT.com.cn的亮点,并有望引领拥有大屏幕优势的等离子电视重返主流市场。 多年来由于在市场规模和营销策略上始终处于下风,等离子电视企业孤军奋战,如今似乎出现了转机。来自等离子电视“双雄”松下和长虹的消息表明,双方都对2010年的生产计划进行了“扩容”、“加量”,并表示出强烈的自信。作为唯一的音视频合作伙伴,松下为《阿凡达》运用的3D技术提供了从研发到后期制作的全方位支持。借电影《阿凡达》热映之际,松下等离子显示器公司营业部的张超行透露说:“松下3D蓝光的等离子年内将在华上市。”而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发展等离子、液晶和OLED显示技术的家电企业,长虹在等离子市场上卧薪尝胆多年,其内部人士表示,长虹投资等离子面板可谓“修道”,要无中生有走出一条路来,起初看风险很大,但项目进入稳定期后受益更大。 战略之惑 回头来看,长虹的等离子“修道”就像是一场孤独的赌局。 早在2006年,以液晶和等离子为主的平板电视在中国乃至全球已成燎原之势。但随着中国平板整机产量的快速增长,一个困局日益凸显—面板成为制约中国平板电视产业发展的瓶颈。无论是液晶还是等离子,中国彩电企业每生产一台电视就要进口一块面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彩电行业不得不思考如何建立平板电视产业链问题。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思考结果。大部分企业认为,液晶代表了平板产业发展的方向,应该进入液晶面板领域。然而,液晶面板投资巨大,进入门槛很高。相比较而言,等离子竞争不像液晶那么激烈,而且门槛相对较低。长虹选择了后者。2006年,在经过一年多谈判、绕道收购、重组后,长虹将韩国欧丽安等离子公司收入囊中,完整拥有了等离子屏生产技术和核心专利。2007年年初,虽然舆论一边倒地反对,长虹毅然决然地筹资约10亿美元,宣布引进等离子面板生产线。与此同时,海信、TCL、创维则选择了液晶模组。 其实,长虹当初决定进入等离子面板领域的理由并不充分。虽然液晶领域竞争比较激烈,进入的风险大;等离子领域竞争不激烈,进入风险小。进入液晶领域的企业多,但是蛋糕巨大;进入等离子领域的企业少,但是蛋糕小。更关键之处在于,液晶是一个急速扩容的市场,而等离子则是一个萎缩的市场,两者的发展趋势不同。所以,长虹进入等离子领域之初,舆论普遍认为长虹此举的风险非常大。 作为平板电视的两“兄弟”液晶和等离子,电视业内素来有“小看液晶、大看等离子”的说法。液晶和等离子的相同之处是“薄如平板”,然而两者在显示原理上则有很大的区别,液晶主要靠电子管发光,等离子则靠惰性气体发光,这就造成了两者不同的显示效果。液晶最大的优势是,亮度和对比度较高,由于应用尺寸范围较广,市场空间较大,成本可以被大幅度摊薄,但缺点是在对运动图像进行处理时有拖尾现象,画面无法达到180度视角。等离子则很好地避免了液晶的劣势,色彩饱和度更高,更适合长时间观看,缺点是应用尺寸范围较窄,理想的应用尺寸为42英寸以上大屏幕显示,因此市场空间小于液晶,生产成本较高。就产品本身而言,等离子电视实际上是一款相当不错的产品,在关键指标上表现并不比液晶差。但好产品不一定有市场,等离子竞争不过液晶,甚至被人称为“当今彩电业最大的冤案”。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