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居”--家居产品的简单扩容? 对于大部份的家纺品牌企业而言,在取得品牌和渠道终端的阶段性成功之后,如何发掘新的利润题材,或者找到一条行业发展的差异化之路,一直是经营业者所思考的问题。“大家居”的概念也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站在经营的角度,有了品牌的支撑和完善的终端网络,在此之上加载家居产品,小则可以丰富产品种类,促进连带销售提升门店业绩,大则可以创建新的品类与同行形成差异化竞争。这些想法看上去很美,但实际运作能达到这样的预期吗?“大家居”的本质又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探究。 现行家纺品牌的家居模式分析 家纺品牌在日常的店装、陈列工作中不断加入家居元素产品,受关联产品的便利和连带销售利润的双重“勾引”,逐步试水家居产品的运作。目前国内家纺品牌的家居产品模式主要有二种。 1、“准家居”模式 这种模式以家纺企业所擅长的织物设计和制造为核心优势,逐步外延到毛巾、窗帘、家居服饰、软体家具、墙纸(布)等家居产品。整个产品线基本围绕“卧室解决方案”为主体展开。产品的生产以部份自产和部份OEM的形式构成。“准家居”模式产品线不长,产品与产品之间,产品与主营产品(床品)之间的关联度较高,容易形成并线同店销售的模式。同是“准家居”的产品是以家纺的核心优势为依托进行延展,所以,在设计、制造及后期的销售环节、终端陈列都有着较强的把控性。 2、“大家居”模式 “大家居”模式蕴藏着家纺品牌提供“家居全套解决方案”的“雄心壮志”。产品线不仅覆盖了“准家居”的产品,还延伸到家俱、餐瓷、卫浴、饰品工艺品、箱包等多个品类。目前“大家居”模式优势仍然依托品牌家纺企业的品牌优势和终端网络优势,但是面对如此冗长的产品线,足以使品牌产生质变——从家纺品牌演变到家居品牌,竞争环境也将发生变化,原有的品牌优势是否还存在?对于企业内部,产供销的流程环节把控难度将大大增强,研发体系、品类管理、物流、客服等新问题将不断涌现……家纺品牌,您准备好了吗? 无独有偶,“准家居”模式和“大家居”模式与创建品牌的二种模式:A模式和J模式有很强的相似性,A(American)模式高度聚焦、做深主业,国际性的代表品牌如:微软、英特尔、戴尔等,国内代表品牌有:华为、万科等,A模式与“准家居”模式有较强的相似性。J(Japanese)模式相比A模式则显得更为开放,国际性的代表品牌有西门子、日立等,国内有:海尔、TCL等。J模式与“大家居”模式有较大的相似性。目前A模式与J模式并存,对应到“准家居”和“大家居”模式,目前都还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没有到评判孰优孰劣盖棺定论的时候,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但通过对已经试水这二种模式的家纺品牌的观察,以下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