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特别关注 > “用工荒”背后的思考

“用工荒”背后的思考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0-04-08, 作者: 吴洪刚, 访问人数: 2042


  今年年后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用工荒”。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第一次劳动力的缺乏成为新闻关注热门主题。围绕着用工荒,各种评论都有,但主流的的意见是:1、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结构性失业与用工荒并存,要改变产业结构才是最主要的出路。2、工资的低下造成了人们不愿意出来工作。3、劳动密集型企业最缺人。  

  我们不能说以上的论点有什么不对,但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一下用工荒的原因。  

  1、200万大学生失业,200万工作岗位无人去做?  

  如果以市场经济的正常观点来看,中国From EMKT.com.cn是失业率是高还是低呢?为什么在高失率的情况下,有工作又没有人去做呢?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生活水准的要求是刚性的。由于生活水准超出了工作效率,所以出来所谓结构性用工难。生在改革时代,长在家庭保护下的85后,90后们。一离开家庭就已经建立了一个与自身能力不相匹配的生活标准。这是当今用工难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由于年轻人素质的提升,适合于做更高产业的工作。这看似合理的说法,如果成立,那么高技术、高管理、高技能的岗位应该很好招工,但遗憾的是,越是高素质要求的岗位,其实招人越难。劳动力素质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本身就是紧密相连的,劳动力素质普遍不够,包括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严重不足本身就阻碍了产业升级,怎么可能让产业升级后来解决他们的就业呢?

  高标准的生活要求,低标准的工作要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从大学生毕业的收入与在校开销来看,这些年与二十年前并没有什么比例不同。我们当时在校每月80元,毕业工作127元,现在在校每月800元,毕业工作1270元,所谓不能养活的说法,是不攻自破的,再养不活,有工作总比没工作养得好点吧!  

  2、反思教育中年轻人独立性、责任心的缺乏。  

  对年轻员工责任心丧失的感叹恐怕是所有企业面临的无奈。一知名企业的主管说到:对于没有理由的辞职,我是不会挽留的。什么是没有理由,就是一些员工辞职时,没有任何理由,只是想回家呆两个月在说。这种干几天再说,呆几天在说的的现象可以说是见惯不惊。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把工作仅仅理解为为了生存而必须做的一件苦差。面对这种情况,不是哪一家单一的企业能够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他恰恰反应了教育中对人生价值观教育的苍白。  

  独立性与责任心是紧密相联的,独立性又反应在经济的自立和思维的独立。经济的依赖是造成部分年轻人思维惰性的根源。这里面,家庭与学校各应该承担一半的责任。把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依附于父母的寄生思维,表面上是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本质上是对孩子的极不负责。连结婚、住房、工作都得依赖于父母的一代,如何让他们能承担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呢?  

  3、“拿多少钱,干多少事?”还是“干多少事,拿多少钱”。  

  都说企业工资低是造成用工缺乏的主要原因。但仔细想想,不尽然。在农业社会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从事农活,但为什么必须要做农活,因为那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现在一样,如果说是在高就业情况下,说企业薪资低,那是可能理解,但问题是在高失业的情况下,反而嫌工资低。就微观层而言,是社会选择个人,而不是个人选择社会。就宏观而言,高工资与高效率是必然的联系,连基本工作技能都还不具备的年轻人,反而嫌产业结构低下。我就觉得奇怪的是,连这么低下的产业都干不了,还能指望干什么高附加值的产业?  

  我们面临的咨询客户中,很多高薪的岗位等着招聘人才,但是苦于无人,所以不能片面的说企业产业结构不对,我认为现代企业对管理、技术和人员要求都在提升,而当今的学生和劳工们自身技能和素质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这是用工难的主要原因。  

  现在很多员工是本着“拿多少钱,干多少活”的思维。连自己根本就做不好的工作,不考虑应该如何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第一个想法就是给我多少回报。不考虑自己给企业和社会做了多少贡献。“干多少活,拿多少钱”,虽然只是说法的顺序不一样,但核心的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  

  只考虑自己需求,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也看不到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一个企业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招聘面试的故事,一位员工应聘业务员,低薪是800元。这位应聘的年轻人只问一句:“我一个月不够花怎么办?”  

  面临这样的用工环境,请问,我们还能说仅仅是提升薪资就可以解决用工的问题了吗?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的成果也都是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如果这种勤奋精神丧失了,那么产业如何升级,大家期望的高薪从何而来?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whgname@12.com




关于作者:
吴洪刚 吴洪刚:深圳市时代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咨询业资深顾问,MBA,营销学博士。先后出版《职业销售经理培训》、《战略性营销计划》、《超越卓越》等著作。曾为深圳方正、长虹数码、东鹏陶瓷、联想科技、长安集团、比亚迪汽车、伊莱克斯(中国)、夏新电子、新天国际酒业、华帝股份、朗能电器、龙电电气等三十余家企业提供营销咨询和培训服务。
查看吴洪刚详细介绍  浏览吴洪刚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企业“用工慌”的管理警示(解析篇) (2012-03-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运启)
*三步除“荒”:留人!用人!帮人! (2012-02-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曾伟)
*“用工荒”留给企业的思考 (2011-02-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红辉)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