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具品牌:“慕思”们如何避免步“欧典”后尘? 日前,一条“欧典走出‘德国总部门’阴影,沉寂四年迎重生”的新闻颇让建材业关注。4年前的“3•15”,如日中天的欧典因被央视曝出“德国总部门”,顿时跌至谷底。欧典事件,既是央视作为国内独特公器,其威力“已经超越工商行政部门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体现,更是国内诸多行业品牌塑造“假洋鬼子”现状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自此以后,包括厂商、品牌营销From EMKT.com.cn专家对于包装成外来品牌的做法开始收敛,即便有操作也是谨小慎微。 然而,前赴者已轰轰烈烈,后继者正踌躇满志。 家具行业的慕思,正处在“假洋鬼子”的风暴中心。《慕思凯奇被指存在骗局,恶劣程度远超当年欧典地板?》这样的报道此起彼伏,不管是竞争对手的冷箭,还是慕思离职员工的报复,都表明了慕思目前这样的一种品牌宣传方法是存在很多漏洞的。这种漏洞一旦在特定的情况下都无限放大,或者再有一个类似央视3.15晚会那样的催化剂,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原来走外国路线的想法受阻,更有可能步当年欧典的后尘,遭到致命打击,要恢复元气有多难?问问欧典的老板闫总去。 “假洋鬼子”现象在品牌推广过程中司空见惯。大家乐此不疲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中国大部分行业的品牌话语权缺失。除家电等少数几个成熟行业外,中国大部分行业的品牌在面对国际品牌时,无论是表面的知名度和现实的综合实力,都不占优势,话语权的缺失使得国内厂商对自己的品牌缺乏信心,希望找个捷径让品牌迅速成长起来。 二是消费者的崇洋媚外心理。这是国情所致,外国的月亮特别圆,的确是因为国内的月亮不圆,怨不得看月亮的人。 三是品牌策划者利用了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国外注册、或者使用一些嫁接的方法之所以管用,是因为消费者无法辨别、无从考究。 四是国内工商管理的缺失。这个已不用解释。 那么,慕思们乐此不彼的风险在哪里?慕思们如何避免步当年欧典之后尘?作为策划业内人士,笔者提供一些思路供业界商榷。 首先,不可一味穿“洋马夹”而忽视产品质量。产品是品牌的根本。我们常说工厂生产产品,消费者购买的是品牌。但产品做得不好,品牌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在对品牌进行包装的同时,要加强对产品的研发,对质量的控制,对功能的开发,对人性化的完善,家具企业才能在产品的层面上占得先机,才能有资格发展品牌。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