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销商面临的五大成本压力 编前: 在今天的食品行业,新经济模式不断涌现,给每一个经销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残酷的挑战。2010年伊始,糖烟酒周刊杂志社食品版与酒版联合成立了经销商课题研究小组,以走访的形式就经销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并形成报告,为经销商发展和转型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本期调研主题是“经销商面临的成本压力”,通过汇总,我们将经销商反映最突出的前几个问题做成报告,并结合经销商案例来给大家展现。本次调查抽取的样本涵盖酒水、食品,共计30位行业主流经销商。为了更好地了解经销商多样化需求,我们的走访活动在2010年还将继续进行,调研报告也将在今后的杂志上陆续刊登,希望对经销商能有所帮助。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2009年,食品经销商普遍面临着五大成本压力,主要体现在卖场变化、新品推广成功率下降、人员管理难度增加、厂家压货频率增加、内部流程不畅等方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五个问题。 一、卖场变化带来压力 对于食品、饮料经销商来说,卖场是主要的销售终端,尤其是发达区域的经销商,已经将绝大部分的销售重心转移到卖场渠道中来。因此,卖场系统一旦发生变化,对经销商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1、卖场连锁化对经销商的冲击 近年来卖场出现连锁化的趋势,包括大型卖场的连锁,以及终端便利系统的连锁,这种变化给经销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卖场的连锁化要求供应商统一进店,在活动期间,所有的连锁终端都会执行统一价格,这对经销商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价格伤害,而且也增加了销售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大型经销商也没有很好的应对方法,经过汇总我们发现,所有产品在进入卖场以后,无一例外都要经历加价过程,否则经销商无法维持基本利润,加价幅度一般在20%——30%之间。 经销国内外知名奶粉品牌的武汉经销商李汉清,销售额已经上亿,但对于这种变化也是束手无策,坦言只能依靠增加客情费用来减少卖场的苛捐杂税。面对这种情况,有些经销商选择了逃离,比如西安的云和月商贸,因为忍受不了卖场的狂征暴敛,云和月商贸决定从卖场退出,并开始尝试网From EMKT.com.cn上销售、团购等新型渠道。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地区的经销商自发组成了“供应商联合会”来对抗卖场,但是,由于该联合会缺乏统一的监督、管理和责任分担措施,导致凝聚度不高,甚至一些经销商因为短期利益叛离该组织。目前来说,国内供应商联合组织运作较好的有太原、济南、温州、保定、鞍山等城市,均有较成功对抗卖场的经历。并且发挥着外部事务统一对接,组织、协调内部合作的作用。 2、卖场退货的不规范性 大卖场的霸气在于制定游戏规则,同时又不遵守游戏规则。对于不畅销的产品,在下架之后,卖场退给经销商大多没有包装或者所有产品混装,这给经销商带来了麻烦,没办法通过其它网络进行消化,这直接给经销商带来了损失。呆坏账以及退换货的问题已经不是新问题,但是随着经销商在卖场中销售比重的增加,该问题带来的成本损失也越发明显。 面对该问题,湖南庆龙商贸刘经理提到了自己的处理办法: 首先将卖场客户分为两类,一类为经常退货的卖场客户,测算上年度退货的金额与退货费用(包括退货空包等差异额)与卖场年度销售合约里约定不退货返点(返点肯定是远低于退货费等退货成本的);第二类是偶尔发生退货的卖场,面对此类客户,在退货时要与销售多进行沟通,如果经销商的产品够强势,主动权就在自己手里。 具体做法是: (1)、每日统计出少数(空包、半包等)货品的数量及金额,计算出空退率; (2)、将数据呈报给公司销售部门相应负责人,协调其与客户进行沟通,在签合同时将其此现象记录在合同内; (3}、规范内部促销员的操作,出现破包现象须要求予以及时提报,并给其制定考核措施。 3、账期带来的压力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经销商在零售终端承受的最大压力体现在各项费用上。过多的收费以及三个月的账期(平均一年结四次账),导致经销商在收到货款前必须垫付大量费用,而另一方面,厂家又很少给经销商账期(个别厂商关系较为牢固的经销商会得到1—2个月的账期),因此,这就成为经销商资金周转的主要障碍。很多经销商坦言,这方面的资金压力是最大的。 多数情况下,经销商可以依靠往年的积累,以及公司较大的雪球滚动来解决问题,但是由于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经销商的资金使用方面较多,而周转又较慢,因此不少经销商进入了到处筹钱的境地。浙江、广东一带经销商以向朋友借钱为主要方式,而江苏、华北一带经销商则多选择向银行贷款。据了解,约半数的经销商遇到了资金的压力,且坦言,终端的费用支出是导致资金压力的主要因素。 二、人员成本增加 人员成本占经销商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经销商人员成本的压力主要表现在招聘、培训、人才难以有效利用造成的成本浪费等方面。在这次调查中,约半数经销商反映人力成本过高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里面包括: 1、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经销商必须保证员工的福利和保险。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亿元以上销售规模的商贸公司在保险制度较为完善(至少是三险一金,多的如深圳亚泰轩等为五险一金);而千万级别商贸公司则差别较大,约半数以上的公司没有基本的保险制度。一些发达区域经销商认为,保险制度是公司员工管理的基础环节,只有完善了该制度才能稳定团队。因此该项支出虽然费用较多,但是不可敷衍。 2、物价飞涨,原有的工资待遇已经很难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因此必须提高底薪,给予员工起码的生活保障,在广东,商贸公司给予员工的底薪一般在1500—2000元之间;浙江,商贸公司的底薪在1500元左右,江苏,员工底薪在1000—1800元之间(江苏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河南,商贸公司给员工的底薪约为1000元;陕西,员工底薪在600——1000之间;东北,员工底薪基本在1100—1300之间……这里面,有的经销商实行固定底薪制,有的实行带任务的底薪。 3、培养员工需要较高成本。大多数商贸公司里,培养一个新人成长为合格业务员,周期约为半年左右,这里面还要包括培训、团队活动等活动的支出,越来越多的经销商认识到,并开始打造自己的培训体系。苏州瑞宝公司刘富强认为,培训是一个团队的根基,如果不舍得在培训上花钱,那么商贸公司永远是一盘散沙的局面,该项支出不可节省。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