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营销策略 > 案例分析:建立消费者需求基础上新模式

案例分析:建立消费者需求基础上新模式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0-05-06, 作者: 高春利, 访问人数: 2114


  建材超市模式本是国外发达国家市场运作的成功模式之一,这种商业形态是与国外的商业模式和国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决定的。

  国外市场商业异常发达,人均收入较高,人口密度大,彼此间驻地相对分散,这就决定了国外的商业形态不能广泛密集的设点,因此定点集中销售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而国内的市场消费者消费能力和国外比起来则人均收入较低,人口密集度高,这样销售建材的商业网点就比较多。这是国内和国外市场商业形态的差异。

  从消费者消费行为看,国外的消费者更关注的是品牌和品质,而国内市场消费者则更加关注的是性价比。尤其对于二三线市场的消费者,为了降低室内装修成本,哪怕走再远的路也愿意去购买性价比高的产品,毕竟建材行业内现在送货都是免费的。国内外市场的这种消费行为的差异,造成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内建材市场的价格压力很大。

  从消费者的心理因素考虑,因为建材信息的不透明性导致消费者对于建材产品信息的理解都是出于相对信息的不对称地位,这样势必使得消费者在采购的过程中顾虑增加,增加了买卖双方间的交易成本。这样,势必导致消费者在采购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对于产品信息的了解以及对于产品本身质量的信任,这种因素也增加了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巨大的销售费用。

  从渠道角度分析,有钱的厂家以广告拉动消费者需求,没钱的厂家只能借助于渠道的推力和终端的促销力度。若渠道不宽,终端分布不密集,则建材产品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播。倘若,作为渠道主力的建材超市也不能形成良好的品牌口碑和消费者认知度,那么该建材产品同样将不为消费者所知。

  从终端运作思路看,每一个超市都是各个建材品牌的大杂烩,消费者不知该如何挑选,厂家在此狭小的地域内进行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恶性竞争,倘若厂家不挣钱,那么作为各厂家商务支撑平台的超市又靠什么盈利?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在?”

  当然这其中肯定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但综上所述,建材超市本身的概念就意味着在这个平台上要实现的是厂家和消费者的共赢,厂家要赚到钱,消费者要感受到价值。若经营思路和模式没有真正体现这种思路的话,那么建材超市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

  以本人的经验看,要想做好建材超市这种商业模式有如下几点需要引起管理者关注。

  第一, 建材超市要向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角度转变,而不再是单纯的“坐商模式”。

  消费者增值服务有很多内容,但目前大多都是直接转嫁厂家的资源,进行物流配送和直接促销活动,这种方式是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一种方式,但并不彻底,笔者在此提供三种方案供超市参考。

  1、 终端再前推一步,将产品销售到消费者小区,小区分为两大类,特别要关注的是新小区的针对性推广,因为这块市场乃是建材家具市场增长最快的区域,只要方法得当,落实得法,则将实现消费者的提前拦截。既提高了自己产品的销售力,又削弱了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典型的案例就是地板类产品销售,只要进入小区,那么成交的业务量仿佛是坐火箭一般,直线上升。

  2、 消费者服务内容增加,消费者最缺的是不知道应该如何装修或装饰,这当中,若超市有针对性的为消费者量尺寸、初步方案设计规划、结果虚拟亲身体验,则又为消费者解决针对性的前期问题,这方面典型案例是欧派橱柜的销售方式。欧派在消费者购买前,设计师为消费者上门丈量尺寸,亲自量身定做,然后将消费者购买的橱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售前预览,亲身体验和感受这种产品,即解决了消费者的设计瓶颈,又极大吸引消费者参与的兴趣。

  3、 消费者“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推荐”。我曾亲自到红星美凯龙去购买过书架,在去之前也浏览过网站,但所获了了。以至于我到了那里后,依然是从一楼爬到六楼,挨层挨户的打听和比较。这对于我来说浪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而在现代化的今天时间和精力就是消费者最大的价值点所在。因此,我建议超市要向互联网翘楚中的当当网学习这种“捆绑推荐销售模式”,要有针对性的推荐方案,若互联网实现不了,那么也要在超市内提供针对性解答方案,消费者购买除了产品外还有心理的满意度,而后者可能是消费者最大的增值区间。

  第二, 厂商协同,厂家和超市商家的终极追求都是一样的,都是想如何快速将产品推销给客户,完成销售过程。但因为超市不过是销售环节中的渠道环节,这一特殊商业形态决定了建材厂家间的彼此竞争以及厂家与超市间的博弈状态。为了解决此问题,依据多年经验我提供二种解决方案。

  1、 超市重新定位,走专业化路线,摆脱以往大杂烩的销售业态。在当前这种竞争格局下,越是杂乱和无序越容易导致消费者的盲目选择,最终就不知如何选择的结局。因此超市应走专业化路线,行业细分,并在该专业细分领域中以最强的姿态出现。如家居超市、装饰超市、灯具超市等。当然这种定位可能会影响总体的销量,但对于那些亏损的企业来说未尝不是一条明路。

  2、 厂家资源嫁接,先前都是各厂家自己销售自己的产品,超市不干预厂家的销售过程,只是单纯提取佣金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将超市变成了利用销售渠道“吸血”的场所。依我的经验看,超市应该整合所有厂商的资源,按照其销售额提取额外的市场费用,进行统一的品牌规划和统一的商业行动。只有该终端网点为消费者所知并在此形成真正的销售行为,超市才具有意义。简而言之,“合则双赢,分则两败俱伤。”

  第三, 产品设计风格标准化,按需定制。

  首先,超市也是一经营体,不是一售卖场所。所以一旦完成其定位后,则所有的产品都应向标准化靠拢,或者向模块标准化设计方向靠拢。为了完成此点,超市必须要在定位基础上选择各自的经销商合作伙伴,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一家建材企业都可以进入超市,只有适合超市风格和定位的建材商方能进入此处售卖产品。在这点中经典案例即为宜家的销售模式。

  其次,消费者的需求也要根据所选中的定位群体而逐渐规范,将消费者需求分类并使之标准化,最终由消费者在这无限组合的标准化方案中自由选择,完成其采购的过程,这既是一种销售模式,更是消费者的一种体验过程。这样也能将消费者价值最大化。

  最后,服务是很重要的。在中国From EMKT.com.cn市场中,消费者的潜在消费心理是,“我在那儿买的产品,那儿就应当为我提供售后服务。”这在消费者心目中乃是义正言辞,天经地义的心理。所以,成立专业的售后服务将成为超市的必然选择,不能简单依托商家自己来完成售后服务行为。

  诚然,笔者所云无非是一家之言,一种商业形态是千变万化的,绝无定规。笔者在此乃是基于“厂家—渠道—消费者”这条价值链条中实现价值一体化有效传递的角度阐述的。望能为国内建材超市企业有所启发和帮助。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篇)
*为消费者需求练就“铜头、铁嘴、飞毛腿” (2006-11-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黄鸣)
*六种方法把握消费者需求 (2005-06-02, 《中外管理》2005年第六期,作者:施炜)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