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啤酒乱象”背后的思考 最近有些“乱”,富士康的工人“跳楼”接连不断,前赴后继,就算请来五台山高僧“做法”也无济于事;校园暴力事件在公安部三申五令的严厉打击下丝毫不见减少的趋势,反倒愈演愈烈;而啤酒行业,目前,这个在中国市场上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也像脱缰的野马一般,不断上演暴力着事件•••••• 啤酒销售是笔者开始营销From EMKT.com.cn生涯的第一份工作,尽管现在已经过去了多年,但在笔者的心中,还是非常留恋那段青葱的岁月。正是这份工作,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销售,销售的整个过程;使得营销学书籍上的4P营销组合变得有血有肉。再就是诸如:市场调查、走访的主要内容、铺货、经销商的管理、终端的开发、维护;价格体系的监控、渠道、终端和消费者促销、甚至是促销员的招聘、培训、管理都有了很多深刻的认识。 如果要说,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快销品行业的销售,笔者觉得,没有那一个行业会比啤酒销售更“辛苦”的了。 也正因为如此,啤酒销售让笔者建立了对于销售和营销最直观的认知和宝贵经验。 也许,那时还很“年轻”,或许在那个阶段还仅仅是啤酒“竞争白热化”的初期,较少见到竞争品牌因为销售的事情而发生大规模的群体冲突。但这几年来,这种冲突不断升级,由以前的“争夺某个场所的促销权”而引发的口舌之争,上升到基层业务员的大打出手,到现在,已经是“规模”冲突,大有“你死我活”的架势。 据媒体报道,几天前,在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暴力冲突,燕京啤酒和雪花啤酒因为啤酒销售问题,在雪花啤酒的经销商处发生群殴事件,导致多人受伤,其中雪花啤酒一名员工更是重伤,住进了ICU病房。 其实,啤酒行业的暴力事件由来已久,纵观中国啤酒业的发展,上演“全武行”的事件愈演愈烈。以前,西南区域的蓝剑和重啤、广西漓泉和南宁青岛;中南市场的湖北;河南金龙泉;山东济南事件、天津,再到现在的北京事件,基本上覆盖了很多重要的啤酒销售区域。 造成这种乱象的原因简单的说,是为了维持自己的销量增长,排斥和打压外地啤酒的攻势,但这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其深层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燕京啤酒的做法“原始”但“有效” 燕京啤酒打压雪花啤酒的主要做法是:回收雪花新品,让推出新产品的雪花啤酒在北京上不了终端。也就是,让消费者接触不到雪花的产品。这一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铺货到终端的雪花啤酒回收回来,这一招看似简单,也很原始,但对于一个新上市的产品而言却是致命的。 道理也不复杂,对啤酒而言,品牌忠诚度其实不是很高,只要口味适合大众、价格合理,如果没有燕京啤酒,消费者自然会选择雪花或其他品牌啤酒;在北京市场,燕京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据资料显示,在北京市场,燕京啤酒的综合占有率在85%左右,你想想看,雪花啤酒新产品在终端的“铺货”作用显得该有多么关键,如果消费者在旺季到来的时候,在终端还看不到雪花啤酒,那雪花啤酒又怎么提升销量,还能有什么办法可想?! 再则,雪花啤酒的占有率很低,新产品上市铺货的量也不大,这就给了燕京回收雪花啤酒的可行性,燕京就是要在终端“封杀”雪花的新品。 最后,回收回来的成千上万件的雪花啤酒就成了北京市场雪花啤酒的“定时炸弹”,就算北京市场再大,因为雪花啤酒“基础差、底子薄”,也经不起燕京啤酒拿雪花啤酒进行低价抛售,扰乱其价格体系。试想:一个新产品刚上市,渠道向终端供货的价格一件啤酒相差几块钱,甚至是十几块钱,会有什么后果?就算时间持续很短,一个月或两个月,这就足够了。这时,渠道的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和为数不少的终端还有信心卖的雪花吗?道理显而易见。 当然,在此之前,燕京凭借多年在北京市场的精耕细作,已经完全掌控了重要的经销商,就像媒体报道的一样:你敢卖雪花,那你就不要卖燕京! 这就意味着,在渠道和终端的两条“必经之路”都被堵死了。这很像漓泉啤酒战万力啤酒的案例,唯一不同的是:漓泉啤酒战万力啤酒有历史的原因和万力战略上的失策。在这里就不作过多阐述了。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