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建强势品牌六感法则(1):体验营销时代来了 小康社会 当一个自然人决心做一件事情,成功率可能50%,即:也许成功,也许不成功; 当一个组织决心做一件事情,成功率可能80%,即:不发生意外就会成功; 当一个国家决心做一件事情,成功率往往100%,即: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成功。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一直追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提出“和谐”、“环保”、“健康”的理念,事到如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可以说如今的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我们看一看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几个关键指标的发展趋势。 人均可支配收入 国家统计局公布,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000元人民币,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接近4800元人民币,比起1991年平均水平,分别提高了828%和571%(如下图)。 图-中国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2008年数据为预计数据) 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这十多年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尤其,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速度更快,18年间增长了8倍之多,就拿2007年的数据来看,比起乡村居民平均纯收入高出4倍之多,预计在2008年这个数据可能更大,为城镇居民小康生活的巩固和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当然,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增长幅度相对低,城乡差距日趋突出。但是,这种差距不仅在中国,在其它国家也同样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差距是难以避免的。 恩格尔系数 我们再看看恩格尔系数。相关数据表明,在过去的18年里,恩格尔系数无论在城市居民家庭,还是在乡村居民家庭,都呈现出大幅度的下降(如下图)。 图-中国城乡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2008年数据为预计数据) 尤其,城市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下降的幅度更为突出,从1991年的53.8下降到2007年的36.3,下降幅度高达48%。从现在看,2008年由于宏观经济的种种原因,恩格尔系数可能不会明显下降,但预计能够保持2007年的水平。 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具有一定争议的专业统计概念,由于数据统计的口径和真实性等诸多因素,不同的经济学家持不同的观点。不过,在全球范围大家还是基本认同“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能力,尤其反映国民的贫富差距。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恩格尔系数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那么,按照这个定义来衡量,中国社会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尤其城镇居民更是达到了“富裕社会”的标准。 笔者也查看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近几年,日本约23;新加坡约33;香港和澳门大概30左右(近几年的平均值)。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系数相比,我国的恩格尔系数虽然还是有点高,但趋势已经向它们接近了。 虽然2007年比2006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有微弱的反弹,但下滑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因为,只要是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继续提高,食品、饮料的物价水平保持平稳,这一趋势是必然会发生的。 即便美国的金融危机会波及到我国,笔者还是相信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在远期内必将继续下降。因为,1991年到1994年,还有2003年到2004年,恩格尔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弹,但这两次的反弹都没有阻止总体下降的趋势。 小资群体的出现 什么是小资群体? 很简单,有一个顺口溜就可以定义他们的特征: 住公寓,开小车,工作就在写字楼; 喝咖啡,吃西餐,健身要去俱乐部; 爱上网,贪聚会,一有假期去旅游; 入会员,刷金卡,没事也要雇保姆。 …… 这就是小资群体。 “小资”原本是一种浪漫思想的象征,独立于社会群体而存在;而在当今这个社会却演变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甚至成为一个特定社会阶层的专门称谓。更确切的说,“小资”被看作是中产阶层文化的别称,它已经演变成社会时尚的潮流。 正因为中国城乡居民全面迈向“小康社会”,尤其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得到了快速提升,在中国的大中城市已经开始出现了一大批小资群体。 他们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影响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分化,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经济的生存与发展模式。 我们就拿中国的核心城市来看,据有关机构统计,在过去的5年期间,月家庭收入4000元以上的家庭户占总家庭户的比例明显上升,2007年达到26%,比2003年的10%提高了16个百分点。 笔者觉得,这个比例应该更高,而且在发达城市更为突出。因为,此数据不是普查数据,是抽样调查的结果。而且,样本户的抽样过程有两个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1、选取样本户的时候,高收入家庭和超高收入家庭比例偏少,尤其富豪级的家庭根本不在样本户里,所以,所投射出来的高收入家庭比例自然会低很多; 2、样本户填写个人收入的时候,未必如实填写家庭最真实的收入,就算真实填写也未必每年都能及时更新,这也难免导致样本户家庭收入的失真。 所以,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高收入家庭的比例应该远高于26%,尤其在发达城市更是与此数据大相径庭。 据有关机构统计,在我国,达到美国中产阶级标准的人口数截止到2007年底已经突破3000万人,其中,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个人已经超过了40万人。截止到2009年底,这个数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按照人民币换算后,个人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富豪已经上升到87.5万人,其中资产超过1个亿的富豪已经超过5.5万人。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高收入家庭比例的快速扩大,“小资群体”在中国的大中城市不仅已经形成,而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比如: 在耐用消费品领域,他们对商品房、汽车、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高档手机等产品的消费明显高于中低收入家庭; 在快速消费品领域,对巧克力糖果、速冻食品、护肤品、葡萄酒、包装水的消费也远高于中低收入家庭; 那么,在其它奢侈品和服务类产品上的消费更是与中低收入家庭有着天壤之别。尤其,在高档首饰、服饰、工艺品以及健身俱乐部、星级酒店方面的消费,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有关专门研究快速消费品的一个研究机构数据显示,中国的高收入家庭对快速消费品的人均消费能力,相当于中低收入家庭的2-3倍,有些品类,比如:高端奶、葡萄酒、护肤品等方面,可能相当于中低收入家庭的20-30倍。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的营销人员重新思考市场规模与需求,重新思考消费者的购买及消费行为,重新思考你的市场细分策略以及沟通方式。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