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宅门》“芝麻开门” 4月3日,《中国经营报》营销新知一版上刊登了一副半版的彩色广告,告知:“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4月15日起播出40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一部电视剧在平面媒体上像推产品一样投放广告进行播放前的推广宣传,在国内电视剧的播出历史上还是不多见的。透过《大宅门》“门”后上演的那段传奇故事,我们看到了中国电视剧商品化和品牌化上演了一幕“芝麻开门”。 目前国内电视节目市场客观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电视机拥有量和观众每天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都居世界第一,我国电视台的总量已达2100余家。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电视节目的产业化和体制改革的步伐在明显地加快。从这次《大宅门》的推出来看,节目的投资主体是中视股份有限公司,而节目的最后播出则是通过版权转让的形式,由中央电视台购买之后播出。 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分离是实现电视节目商品化的第一步。目前,国内已经有一部分大型企业开始介入电视节目的生产领域,用企业经营品牌的手段来经营电视节目。例如,隶属于信息产业部的赛迪集团推出了《环球IT报道》、《互联网生活》和《网络时代》三档IT节目,而且在北京和上海成功地播出。另外,由电广传媒推出的大型财经节目《财富中国》,全国近百家电视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同时播出。电视节目制播分离之后必然引进产业经营的概念和运作模式,电视节目被演化成一种特殊的商品进行生产和加工时,自然就会被打上品牌的烙印。作为电视节目的品牌和普通的有形产品一样,必须是在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心目中确定一个独一无二的定位,让观众用手中的遥控器锁定你。 《大宅门》电视连续剧在其广告中推出的卖点有三处:第一,强大的演员阵容和众多的明星,其中,国内有四位著名的导演在戏中扮演了不起眼的小角色;第二,取材于中国百年老店“同仁堂”的传奇故事,而且倾注了导演40年的心血;第三,国内第一部采用世界最先进的“高清晰度摄像机”拍摄的分辨率达1080的电视剧。传统的艺术化的电视剧被“众多的明星”、“传奇故事”和“ 高清晰度”包装成了一件诱人的商品。艺术的要素已经被沉淀在“众多明星”阵容的隐性诉求之中,“40年”、“1080”数字化的诉求构成了一件工业化品牌描述式的品质承诺,而“高清晰度”的收视概念显然是在讨好现代人追求高技术时尚的心理需要。 事实上,《大宅门》从一开始的剧本创作就已经将商业的本质堂而皇之地公诸于众了。《大宅门》的编剧兼导演郭宝昌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至于说商业性,对片商来说是赚钱,对我来说就是观众爱看,观众爱看就能赚钱,所以这两者是统一的。我现在必须考虑商业性,从创作剧本开始就考虑到观众的接受能力,在达到艺术水准的前提下我一定会考虑这个。” 《大宅门》在语言、道具的运用上都力图体现纯京味的、又是老百姓的作品这一风格,形成了自己基本的产品定位;2300万的巨额投入,商业性的投资动机促成其节目系列性的专业化生产和市场促销紧密结合,投资回报牵动着《大宅门》内所有的人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寻找着平衡。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