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手”华冠首入京城 “制造商”SPAR? 全球最大的自愿连锁组织——国际SPAR终于一脚迈进了北京。 完成这一历史性的时刻,SPAR用了整整6年。北京华冠商贸有限公司的加盟帮助它实现了这一“梦想”。9月5日,SPAR适佰家大卖场北京管庄店正式亮相。 对任何零售商来说,北京都是极具战略地位的市场——SPAR当然也不例外。 “北京市场具有标志性意义。”国际SPAR全球总裁高登·康贝尔对记者说:“这里不仅发展机会大,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SPAR正式进入一线城市。” SPAR于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当时另一家国际自愿连锁组织——美国IGA暗自较劲,在华大力发展会员,吸引中小零售商加盟。但6年后,会员的多与少或许已不再是SPAR最关心的问题,其积极拓展的背后有着更多的深谋远虑。 “闯”入一线市场 SPAR适佰家是SPAR在中国一线城市开出的首家门店,也是SPAR在中国的第100家店。 “这是我们在一线城市的标杆。”SPAR中国首席代表张智强给了适佰家如此定位。 SPAR适佰家从筹备到开业一共5个半月,这家大卖场位于朝阳区三间房路与管庄路交界处,经营面积10000多平方米,商圈涉及5公里,商品以生鲜、食品为主,日用快消品为辅。 9分钱一斤的冬瓜,5.99元/斤的大蒜,0.99元/斤的黄瓜,4.99元/盒的汇源果汁……开张首日低价促销抢走了周边欧尚、京客隆、美廉美等超市的不少风头——当然,在门店设计和购物环境上,它的确要强于周边其他超市。 显然,北京市场的头一炮,SPAR打得不错,尽管这样的促销有些不惜血本。 对于加入国际自愿连锁组织,华冠早在3年前就开始考察。在华冠总经理肖英看来,SPAR和IGA都非常优秀,但重要的是,“华冠需要什么,谁能给我需要的东西。”这位睿智的女性直率地说,在这方面SPAR更胜一筹。 有了SPAR体系的支持,华冠走出房山也更有底气。年底前,华冠还将在四环外至少开出3家SPAR社区店——这种比SPAR大卖场面积要小的业态以经营生鲜为主,通常占到整个门店的50%-60%,也是国际SPAR最擅长的业态之一。 而到2011年底,将有10家SPAR门店陆续与北京消费者见面。肖英称,今后,一些符合条件的华冠超市经改造后也会更名为“SPAR适佰家”,但符合华冠品位的门店仍将延用原品牌不变。 品牌统一之惑 有意思的是,SPAR适佰家大卖场丝毫不见华冠的影子。 这一点,让前来祝贺的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燕川也有些纳闷,“消费者对本地品牌还是有感情的。”他说:“为什么没体现华冠的品牌呢?” 同样前来祝贺的湖南佳惠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汤爱华则诙谐地表示:“这恰好是SPAR在中国的第100家店,所以取个谐音,叫适佰家。”佳惠也是SPAR成员,不同的是,在湖南怀化,其已开出的2家SPAR门店都叫SPAR佳惠。 但华冠总经理肖英却不是特别在意。因为SPAR能够告诉她,什么样的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超市,华冠如何才能走出房山区域。她对市场有清醒的判断,3年内只寻求在四环外开店,目前没有到市中心地带的拓展计划。但如果中心城区有合适的地段,SPAR适佰家也愿意去,而且一定能够做好。 事实上,其他省份的会员也有各自的品牌。在山东,家家悦开的SPAR门店,中文名叫“十八”;而东莞嘉荣开出的叫“喜伴”;在山西和湖南则仍沿袭会员的“美特好”与“佳惠”原品牌。 这样的做法在国际SPAR发展史上实属“罕见”。在其他33个国家,品牌都统一只叫SPAR,只有在中国,才会在SPAR品牌下还有后缀。张智强解释说,这是国际SPAR为了更适合中国市场做出的决定,因为中国消费者很多不会读“SPAR”的英文。而且,中文不一致并不影响SPAR品牌的整体统一性。 这样解释似乎也颇有道理。不过,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真正原因可能是中国SPAR会员企业浓浓的自身品牌情结。去年5月,国际SPAR与中国SPAR会员企业在北京曾开了几天“闭门会议”,一项重要议题就是会员企业要求像IGA那样,允许在SPAR门店保留企业自身品牌。最终的结果是,国际SPAR做出了相应的妥协。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