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胜局:“幻想”也可变成“理想”! “冠军”是这样炼成的! 我初中生活的前两年基本都奉献给了乒乓球,之所以对乒乓球如此偏爱,不是因为球技好,而是特别差,正因为常输球,才总想赢。不服输是我的“骨格”,骨子里的性格,无论想做什么,就一定要做到顶尖。当时全校师生共600多人,乒乓球台却只有6张,因为狼多肉少,有人就发明了一种乒乓球轮换制玩法,开局第一个球如考试一样,要打赢对面的庄家,才有资格继续打五个球。很多球技较差的人,常常在打第一个球的时候,就被淘汰出局了,我也是经常享受这个待遇;而每一个球桌前都有二十几个人在等着轮换,常常需要等半个小时以上,才能再轮到自己上台。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为了多玩些时间,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做白日梦,希望能够开创出一套必胜绝技来,不仅能够在打第一个考球的时候,顺利过关,而且能够在接下来的5个球之内,彻底击败庄家,获得坐庄的机会,最好是能够做个常胜冠军,永远坐庄。 如何实现这个永远坐庄的理想呢?我发现大多初中学生的个头都不高,胳膊也比较短,手握乒乓球拍,把胳膊伸长到极限,球拍也够不到球桌中间,也就是球网附近的地方。针对同学们存在的这些普遍身体弱点,我开发出了一种绝妙的削球技术,经我击出的球,恰好刚刚过网,落在靠近球桌中间的位置,一般人只能望球兴叹,恨不得变成孙悟空,把胳膊拉长;最妙的是,即使对方胳膊较长,如果反应或者行动稍慢的话,也接不到球,因为这个球是回旋的,落到对方桌面上跳起后,会在空中向后退,对方还没来得及接球,球就又落回到我的桌面上来了,对方几乎是输定了的。这种方法虽然胜算很大,但是稳定性差,如果精神状态不佳,稍有疏忽,控制不到位,就可能弄巧成拙,一是把球打低了,球不过网,白给对方送分,二是把球打得太高,反而给对方创造最佳反击机会,总之,失误率太高。为了提高胜算,我又开发了一种可以一招制敌的发球技术,这样就可以在一招之内击败对方,赢得第一个考球,赢得继续玩5个球的机会了。我也是抓住对方胳膊短的弱点,不同之处是我采取了焦点转移的魔法,当我准备发球的时候,我会先制造假象,目光正视对方桌面,让对方以为我要直面他发正向长球,把对方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他面前的桌面上来,而我手里的球拍却暗地里来了个大斜角,这个斜角度数的掌控是关键的关键,既要保证对方来不及接球,又要保证过网的球还能触到对方桌面。在布局完成后,我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球向着最大的斜角处,猛速击出,而此刻,对方还站在那里,静等着接正向长球呢,等他反应过来,球是朝斜角方向去的时候,往往紧跑几步也赶不上了,几乎是必输无疑。 运用这种一招制敌的大斜角发球技术,我通过第一个考球的成功率,几乎是十拿九稳了,下面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在接下来的5个球内稳赢对方了。防御就是最好的进攻,一位著名拳师也曾经说过:“让敌人先向你进攻,结果他会被自己所打倒”。为此,在接下来的五个球内,我从来不主动进攻对方,而是与对方来回磨,不求进攻赢球,而是引诱对方主动进攻,好让其自己失误、输球。这样,我不仅可以借机多玩一些时间,而且,大多数人都求胜心切,往往磨不过我,毕竟只有5个球的机会,对方心里一着急,自己失误输掉3个球后,信心全无,几乎是必输无疑了。通过设计以上的一系列必胜局,我渐渐成了乒乓球桌上的常胜冠军;记得多年后回母校聚会时,很多比我低几届的校友还能一口喊出我的姓名,大多是因为乒乓球的关系。 虽然我成了乒乓球桌上的常胜冠军,但是,因为初中前两年几乎把所有心思和精力都用到了这个小球上,我的学习成绩却一落千丈,坐上了“红椅子”,全年级二百多人,名列倒数十名之内。到了初三的时候,我的班主任很生气,把我揪到办公室里,当着很多老师的面,把我狠批了一顿,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伤害,同时,不服输的“骨格”再次露出傲骨。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到了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一口气从倒数十名之内,飙升到了全年级第一名,不仅仅是总分第一名,而是几乎各科都是第一名。各科老师都搞不懂了,认定这不太可能,普遍认为我可能作弊了,可是,他们心里也非常清楚,要几乎科科都拿到第一,即使作弊,也找不到打小抄的对象。很多尖子生也很不服气,在他们的眼里,我一直是一只丑小鸭,怎么可能突然一下子就变成白天鹅了呢?更让他们愤愤不平的是,他们那么努力,还是让我后来居上了,因为比起这些尖子生来,我并没有下什么苦功夫,他们每天晚上常常苦学到零点之后,而我却早早就睡大觉去了,他们没有察觉到我的丝毫努力和进步。不过,应该有几个科目的老师注意到我的些微变化了,因为在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前期的几次模拟考试中,我的成绩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在少数几道题上,却表现得非常突出,因为当这些科目的老师在课堂上解析这些模拟试卷时,曾经有几次提到,某道题全年级只有一个人答对了,我低头看一下自己的试卷,就明白说的是我了;可是,这些老师都没有把我的名字说出口,因为当时我不过是一只坐在“红椅子”上的丑小鸭,在这样的红色背景映衬下,在他们的眼里,我不过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而已,不值得大惊小怪。 此刻,你肯定很好奇了,很想了解一下我在学习上的“必胜秘诀”,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我不过自创并率先使用了“右脑照相记忆法”而已。很多人可能不信,那些语文、历史、政治、英语等需要记忆的文科课程,我能把整本书一口气从头背到尾,我不是去逐字逐句记忆,而是一页一页地整体记忆;与其说我是在背诵,倒不如说我是在读“脑书”,因为每一页上的文字都整体呈现在我的脑海里,如在眼前一般,我只需读出来或者写下来就可以了。你可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觉得要把整本书都背下来,那还不比头悬梁、锥刺股,更让人难以忍受啊!恰恰相反,我常与最要好的朋友一起,玩这个读“脑书”的游戏,两人找个安静的地方,我背书,他看书对照,并随时给我指出哪些地方背错了。我在参加这些记忆类文科科目的考试时,会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在考试前半个小时,我就开始避免与任何人聊天,让自己逐步进入“高潮思维”状态,混混沌沌、迷迷糊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就如要把醉拳打得出神入化,必须先喝醉酒一般,因为如果太清醒的话,左脑就会占主动了,右脑就没有那么灵光了,毕竟,我是用右脑在看。你可能会问了,这些记忆类文科科目还好对付,那么,像数学和物理这些理科课程,你是如何拿到第一的呢?也不复杂,那就是围绕科目重点进行高频运动,我不是专攻那些难题和偏题,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揣摩老师的考察意图上,老师反复讲解哪些地方,我就把学习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并反复多次强化学习,从多个角度来猜测可能的出题方向,这就是为何经常出现全年级只有我一人答对某道题的原因,不是我更聪明,而是我更用心。 我凭借着自己在初中独创的这套必胜学习法,高中生活过得更是悠哉悠哉,很多时间都用到睡大觉上了,别的同学常常苦学到晚上零点以后,我却把自己安排到教室的最后一排,趁老师不注意,晚上八点前,就偷偷溜回宿舍睡大觉去了,就是这样,几乎每次考试,成绩都在前十名之列。但是,有个让我最头痛的东西,那就是作文,别看我现在写这本书可以信手拈来,当时,一听到作文两个字就头大,因为高中生活,三点一线,单调乏味,没有什么写作的素材和激情。可是,语文是重点科目,作文的分值又很高,我无法绕过这道坎,只能硬着头皮上。为了能够安全度过高考作文关,我没有少动脑筋,最后,还真让我想出了一个必胜局。听语文老师说,为了避免一个老师凭个人主观喜好来给一篇作文打分,也为了给每一篇作文定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数,高考作文阅卷不是一个老师一锤定音,而是多名老师流水作业,由多名老师分工负责,按照作文的各个评分标准,为每一篇高考作文打分,每个老师只负责为一个标准打分,最后才汇总成一篇作文的总分。我还特别注意到,语文老师曾经强调说,高考作文阅卷时间,恰逢夏季天气炎热之时,阅卷老师流水作业,都是有规定任务的,每人每天必须批阅完成百上千篇作文,不可能每篇都看得那么仔细,也没有那个时间,所以笔迹一定要清晰,书写一定要认真规范,不能潦草。从这个细节上,我听出了弦外之音,也就是说每个作文阅卷老师都不可能有时间通读完整篇作文,没有那个时间,他们只能按照各个评分标准,有选择地看某些段落,甚至几句话,就开始凭感觉和印象来打分了。我又认真研读了历年得分最高的几篇高考作文,发现它们的一大共同特点,就是词藻华丽、活力四射、豪情万丈、热血沸腾。于是,在高考前几个月,我就开始大量翻阅和记诵一些报刊和杂志上的精彩短文。记得在参加高考的前两周,学校破例给了一周的自由复习时间,在这一周里,我没有看一点教科书,而是花在了一些娱乐性的八卦杂志上,一方面是为了彻底放松、活化思维,另一方面是继续寻找精彩文章。当时,我在一本杂志上,发现了一篇有关台湾著名歌手“文章”本人和其主打歌“故乡的云”的杂文,其中的爱国情结、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喜出望外、如获至宝,直觉告诉我,这就是我苦觅良久的救命稻草,接下来,我把文中的很多排比句和精彩段落,记诵得滚瓜烂熟。在拿到高考语文试卷之时,我并没有忙着去答题,而是先在发给我的,仅有的一张草稿纸上,把记诵的那些精彩排比词句写下来,才开始答题。到了作文时,我并没有花多少时间,去构思什么动人的故事情结,而是费尽心思,把那些预先写下来的精彩排比词句,想方设法穿插进文章中,可以这么说,整篇作文完全是矫揉造作、牵强附会。现在想来,还有些后怕,如果是一个老师来负责阅卷,那篇高考作文不得零分才怪呢!但是,我要报告你一个好消息,我的高考语文成绩获得了超高分,名列全年级第一名。虽然我无法获知我的那篇整容大作,到底得了多少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高分,否则,语文总成绩一定高不了。后来,我将这种高考作文必胜法,传授给了几个与我关系密切的学弟,他们讨到这个秘方后,都对我垂涎欲滴,继续缠着我,向我求教对付其他科目的“必胜神招”。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