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特别关注 > “大红袍”会沦为“大红泡”吗?

“大红袍”会沦为“大红泡”吗?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0-10-13, 作者: 谢付亮, 访问人数: 3458


  大红袍,这次真的是“大红”了,而且是“红得发紫”、“红得发烫”,甚至有点儿“红得发‘懵’”。

  众多大大小小、行业内外的媒体都在关注大红袍的走红,而且,相当一部分媒体都在重点提及他高达十万元一斤的“疯狂价格”。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中国From EMKT.com.cn金融投机者正在疯狂买入各种茶叶。目前茶叶价格不断飙升,只有好酒的价格可与其“一争高下”。大红袍已成为期望短期内获利的中国投资者的热炒对象。在大红袍茶叶的产地武夷山,全市茶店数量已从200家猛增到了1500家。

  实际上,据厦门市茶叶协会会长王贵卿所言,大红袍的消费群体很狭窄,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交界的8个县市,其它地区在历史上并没有饮用大红袍的习惯。而且,尽管目前大红袍市场看上去相当火爆,但2009年以前,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大红袍和武夷岩茶。而受金融危机影响,武夷岩茶产区甚至出现过茶农砍掉茶树改种板栗的情况。当时厦门经营大红袍的茶店也不过两、三家。

  今天,厦门市茶叶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5、6月以来,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众多大红袍店突然冒了出来。特别是在6月份一部分游资涌入之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厦门市新开的大红袍加盟店和专卖店数量达到了500多家。这一群投资人不懂茶,像炒房地产一样炒作大红袍,运用各种手段,疯狂地把价格炒了上去。

  加之假冒的大红袍茶叶开始在市场上出现,不难看出,大红袍的“泡沫”迹象已经非常明显,甚至可以说是“即将破灭的迹象”。当然,我们都知道,这已经不是中国茶叶行业的第一次“泡沫”。

  在过去不久的2007年,产自云南的普洱茶价格曾经飙升至数万元一斤,甚至更贵。当时,投资者认为普洱茶的价格会居高不下,原因之一是,有报道称中国奥委会在每名运动员的床头都放了一罐普洱茶。然而,普洱茶的价格不久便大幅回落。中央电视台对此曾做过相关报道。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有这样一段论述:“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人生无可置疑的是要顺其自然。这是因为狂风不可能刮一个早晨,暴雨也不可能下一整天,谁能做到永远属于你这一方面呢?天地间的自然现象尚且不能持久,何况是人类呢?

  实际上,《道德经》这一章是阐明了“天欲其亡,必令其狂”的道理。但是,这个道理并未引起很多投资人和茶叶界人士的重视。他们在取得一定成就后就会忘乎所以,仿佛普天之下就没有自己办不到的事情。

  更何况,茶叶本来就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饮品,甚至可以说是帮助人们净化灵魂的饮品,而不应是一味哄抬价格以牟取暴利的“投机载体”,也不应是助长攀比之风以炫耀资财的“虚荣载体”,更不应是助推浮华之风以扰乱心灵的“欲望载体”。

  从文化层面而言,自茶文化萌芽之日起,茶文化就引导人们在思想上自洁、自省,例如,历朝历代有所作为的王公大臣、帝王将相,大多是极力弘扬茶叶的“简朴之用”,而非“奢靡之用”。这一点,茶叶经营者和投资者都应该高度重视,否则,偏离得太远,必将是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

  可见,大红袍的价格飙升与传统茶文化的精髓相距甚远,甚至是背道而驰。远卓品牌策划公司认为,投资者应该尽快明白“天欲其亡,必令其狂”的客观规律,努力倡导正确的茶叶消费方式,积极弘扬有益身心健康的茶文化,结合大红袍的实际运作情况,及时“修正”大红袍的“蹿红轨迹”,及时遏制大红袍带来的茶叶泡沫。

  否则,“大红袍”沦为“大红泡”只是个时间问题!

  那时,这些投资人和茶叶界人士操作的产品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变成一个个“巨大无比”的“红色泡泡”或“红色泡影”,尽管很好看、很漂亮,但是,天长日久,一旦见到“太阳”和“风”,这个魅力无比的“大红泡”就会快速破裂,随风而逝,留下长长的遗憾、悔恨乃至久久不能愈合的伤口。

  而且,远卓品牌策划公司认为,尽管茶叶品牌需要“激情”和“创新”,但是,茶叶品牌更需要“沉淀”和“修炼”。对于弥足珍贵的大红袍品牌而言,泡沫破裂之后,则必然需要耗费巨资和时间,才有可能恢复元气,这势必会大幅增加大红袍品牌的成长代价;甚至会出现更加悲惨的局面,“大红袍”从此就被市场吞噬,一瞬间化为灰烬,仅仅在人们的记忆里剩下个曾经辉煌过的“大红泡”:“大大的红色泡沫”。

  果真如此,则既是令人痛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浪费,又是茶叶品牌运作的一大教训。




关于作者:
谢付亮 谢付亮:谢付亮,品牌实战权威导师,15岁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近20年品牌运作经验,观点、论著和案例被包括人民网、新华网、CCTV、凤凰卫视、《环球时报》、《联合日报》等在内的国内外1000余家媒体推荐或报道,著有《品牌天机——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的16条黄金法则》、《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点茶成金——快速卖茶72招》等10余部著作。电话:13588268508;E-mail:zeroshell@163.com。
查看谢付亮详细介绍  浏览谢付亮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篇)
*茶叶的六大经营模式 (2010-07-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孙鹏、杨江涛)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