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华录:纠结的蓝光巨头

华录:纠结的蓝光巨头


《中国企业报·消费电子周刊》, 2010-10-25, 作者: 丛健, 访问人数: 1539


  由于蓝光碟机价格的再度跳水,“十一”国庆期间,蓝光碟机市场同比暴增500%。对此,业内人士纷纷欣喜地表态,也许中国From EMKT.com.cn蓝光市场的春天真的要来了。而在欣喜的同时,众人心中又多了一丝新的顾虑:与蓝光碟机同时热卖的还有为数众多的硬盘式高清播放器,它们的出现会不会把刚入春的中国蓝光市场再次拉回寒冬?毕竟,动辄几十元的蓝光碟片与互联网上的免费资源相比,并无太多竞争优势。

  对此,中国华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左伟明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硬盘式高清播放器的热卖的确会对中国的蓝光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不会很大。因为有中国特色的蓝光碟机具有的超强兼容、一机两用、花费低廉等特点是外国蓝光机和硬盘式高清播放器无法比拟的。所以,在中国高清播放市场上,蓝光碟机仍将是绝对主流。

  马儿好买鞍难配

  记者了解到,正版蓝光的价格居高不下一直是阻碍国内蓝光市场大众化的重要原因。在卓越网上商城,其蓝光碟按照普通、热门、典藏分为三个等级,其价格分别是76元、120—160元、200元以上。不少高清爱好者感叹:买得起马儿,配不起鞍啊!

  同时,高价的正版蓝光盘催生了“盗版蓝光碟片”市场的繁荣。左明伟告诉记者,现在最主流的刻录蓝光碟片为TBD碟,与正版蓝光碟片一样是25G或50G的容量,视频音频质量也几乎与原版没有什么差别,同为标准的1080p格式,且价格多在17—20元左右。

  中国特色的超强兼容

  左明伟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市场上,主要还是外资品牌占大头,索尼、飞利浦、松下、LG等品牌,大约占了近70%的市场份额。而国内只有华录这一根“独苗”,占了剩下的30%。

  “但华录的优势是外国品牌无法比拟的。外国没有盗版光碟,所以制造时并没有考虑兼容问题。对于这些盗版蓝光碟,绝大多数外国品牌是不能播放的”,左明伟告诉记者,“我们机器专门开发了对应国内消费者的产品,兼容性强,类似于以前的超强纠错DVD ,市场上可以找到的蓝光碟我们都可以兼容。”

  此外,为了应对硬盘式高清播放机的竞争,华录采用“一机两用”的战略,即华录所有的蓝光机上还都配有硬盘接口,可以通过外接硬盘的方式播放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高清格式的影片,以此来与硬盘式高清播放器竞争。此外,华录还计划推出“高清内容加油站”,将高清电影资源以平均1元/部的价格,通过加密SD卡的形式,出售给消费者。

  为何如此纠结

  华录的这一系列做法却让不少业内人士心生疑问:一方面拥有中国首条蓝光光盘生产线以及中国惟一央企正版视频网站,一方面却又不断推出兼容各种蓝光光碟以及视频文件的播放终端,这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这家昔日被称为“中华第一录”的企业今日为何如此纠结?

  也许,我们可以从华录的历史中看出一些端倪。

  1992年,国务院把九大录像机生产企业整合在一起,成立了华录,从事模拟录像机的生产。1994年6月华录与松下建立合资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但这种情况只持续到1994年末,由于录像机大量走私以及VCD带来的冲击,录像机市场急剧萎缩,华录亏本清空库存。1998年,华录直接跳过VCD进入DVD机芯生产领域,并在1998—2005年中被称为世界的DVD工厂。现在松下全球的碟机、刻录机和投影仪以及任天堂游戏机的机芯全部由华录代工,是松下在华最大的合资企业。

  业内专家认为,华录的纠结只是一种表象。作为一家国企,在历经众多挫折磨难后,华录对市场有着更加敏感的认识,任何利润空间都不会轻易放过。蓝光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而正版碟片将是未来的主要赢利点。但现在国内市场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片源的版权问题只能放在次要位置,最重要的是通过低价以及超强的兼容性使蓝光碟机的数量达到一定的市场保有量。未来,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深入挖掘正版蓝光的市场空间,达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双赢,这也许是华录纠结的最主要原因。同时华录也应该警惕,随着蓝光碟机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以及国家对盗版光碟打击力度的加大,又该怎么办?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对手多缺体验 蓝光普及步伐仍蹒跚 (2011-06-09, 《中国企业报·消费电子周刊》,作者:丛健、康源)
*网络化和3D化来袭 蓝光碟机能否脱困? (2011-02-06, 《中国企业报·消费电子周刊》,作者:许意强)
*网络化和3D化来袭 蓝光碟机能否脱困? (2011-01-27, 《中国企业报·消费电子周刊》,作者:许意强)
*高清播放器市场春光乍现 市场尚存两难关 (2010-10-26, 《中国企业报·消费电子周刊》,作者:丛健)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