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企业与人 > 商旅随想 > 张会亭2010年度新12句感言

张会亭2010年度新12句感言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0-12-28, 作者: 张会亭, 访问人数: 6846


  前言:

  不知不觉又到年底,又到了各单位忙着该做年终总结的时候,自从我在07年和09年连续写了两篇12句感言之后,现在总结12句感言已经成为了我年终思想盘点的重头戏,也已形成了一种自我梳理的好习惯。这些感言并未有具体的倾向性,范围很广,包含了对人生、心灵智慧、职业生涯规划、经营智慧和经营策略、自我成长等问题的多方位思考,有很多是我自己悟出的,也有的是我听来的,但后面的分析都是我自己独立思考的。一年有12个月,我就刻意精选了12句有思想性深度的观点和大家共享,希望每个月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  

  第一、层次越高、圈子越小。  

  这句话是我2009年8月在青岛主持第三届中国品牌节的活动时,在户外广告牌上偶然发现的,只可惜当时没带相机所以没能抓拍下来。刚开始不容易理解,按照我们过往的常规认为,一个人的层级越高,他所认识人的范围越广,他的圈子应该越大才是。无论是明星大腕、企业家、贵宾名流,做到一定高度,应该能认识更多的人。但之所以说“层次越高、圈子越小”,仔细想想是有道理的,中国人喜欢讲究门当户对,比如说我们普通人可能会结交很多普通的朋友,而一旦到了一定的层级高度,你会发现,你认识的人圈子已经在人为地缩小了。比如说,演艺明星、地产大亨,知名企业家等,他们开始有意地跟公众进行区隔。现在的很多明星出门时往往喜欢带上墨镜和帽子,也是为了有意回避和普通人的接触。即便是偶尔出席某些高端场合,也往往会刻意表现得来去匆匆,显得很有身份、很有神秘感,很忙。因此,在门当户对的意识中,形成了什么人结交什么样的人,最后造成层级越高,越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到了顶端才发现自己的圈子越来越小。从这点上也不难理解过去的君王为什么都叫“寡人”、“孤”了。  

  第二、企业越大,越难以听到真话。  

  这是我11月份在北京参加一活动时,一个朋友在现场偶然提及的。当时,听到这句话我觉得很敏感和震撼。仔细想想确实是这种现象,通常企业很小的时候,老板往往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去和外界交流并寻求外界的智慧支持。而企业一旦做到了一定的规模,达到一定的资产和名气,这时你再去结交外人的时候,外面的人总会或多或少带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和你交流,所以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知名企业家身边从来不缺像咨询策划机构、公关公司、投行、猎头公司、媒体记者、出版社编辑等这些智囊团队。但说实话他们这些人和企业家进行交往的时候也肯定都是带着不同目的性的,所以在老板面前评价这个企业的时候难免会投其所好,甚至请君入瓮,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什么好听说什么,怎么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就怎么说。由此看来,作为一个大企业的老板也挺可怜的,既要天天接触很多人,又要天天注意防备很多人的不良动机。够劳神的。  

  第三、小成功靠朋友,大成功靠对手。  

  这句话是源自品牌中国秘书长王永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标题。我是品牌中国大型活动连续4年的指定主持人,所以从王永这里看到这句话,自然会更能理解他的深意。他举例说明,着重提到了蒙牛对伊利的黑色公关事件,再想想最近比较热点的“3Q大战”事件,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中国式企业的悲哀,即使是中国的知名企业都依然在用一些“下三滥”的手段来进行商业竞争。但是回头看看,在国外的知名企业,像波音对空客,百事可乐对可口可乐,肯德基对麦当劳,他们往往是和谐共存。双方和谐共生,形成一种“竞合”式的寡头垄断,从而双双占据市场主流。由此可鉴,在商业竞争里,如果想取得小的成就只需要朋友帮忙就可以了,但如果想要大的成功,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对手作为标杆,这样不至于在商业沙漠中走入迷途。  

  第四、对资源要敏感  

  这是我本人长期坚持的一句话,因为我长期做商业财经主持的关系,6年来积累了大量的高端贵宾资源以及企业和媒体资源,而这些资源放在手里就像是时光在手指缝中溜走一样,不加留意就自然散去,若多加留意就可发挥更大的价值。此外还有一些会务活动资源如灯光音响、摄影摄像、模特礼仪、投影速记、激光球、等各类会议活动设施,以及沙画艺术、活动场地、伟人特型、杂技绝活、文艺演出等演艺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低成本地有效嫁接给企业客户的活动之中。省去客户的奔波与找寻。并且客户与客户之间,也尽可能让他们彼此发生联系,互为客户、各取所需。

  不可否认,和我们鼎旌公司这样的专业高端活动机构相比,很多客户(尤其是企业)对上述会务资源是非常陌生的。要么是不能轻易找到,要么是好容易找到了由于只合作一次所以费用较高,很不经济。但我们鼎旌公司却可以轻易拥有这些资讯,并已有多年合作见证,知道哪家服务做的好,哪家做的更负责。这无疑直接降低了客户的甄选风险。

  所以,我们秉承着将资源盘活、将商业化做到极致的理念,于2010年底重点推出了“鼎旌主持贵宾卡”以及联合运营的高端杂志,将在2011年双管齐下,就是对资源敏感的充分体现。  

  第五、一年之计在于冬,一日之计在于晚。  

  过去我们熟悉的一句谚语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意在鼓励我们要早起、要勤奋。但是我12月中旬在温州主持鞋业论坛时,听到奥康董事长王振滔先生提到了“一年之计在于冬,一日之计在于晚”的言论,刚好跟古谚语形成了强烈反差,让我眼前一亮。根据他的解释加上后来我自己的理解,这句话的确很有道理。

  如果说过去的谚语讲的是我们对于自身的规划和安排,那么现在的“一年之计在于冬,一天之计在于晚”,更多的是一种忧患意识。“一年之计在于冬”这个说法跟巴菲特的“只有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有在一些大的压力过去后才知道谁可以扛过去而谁却扛不过去。对人和动物来讲,春夏秋都好过,但能不能过冬则直接考验着他的身体素质;同样道理,对于企业来说,一年能不能焕发青春,能不能展现生机和活力,能不能延续发展,其实并不在于春季的时候你如何花枝招展,也不在于秋季你收获有多大,而关键却在于冬天你能不能熬过去。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一年之计在于冬”的忧患意识给了我们非常强烈的印记。

  另一句话“一日之计在于晚”,则把我们的规划和总结进行衔接,如果说古谚语的“一日之计在于晨”是鼓励我们早起勤奋的话,那么现在的“一日之计在于晚”则更多地要求我们做了一天的事情后要当晚进行总结、归纳和沉淀,当晚进行归纳总结更有利于第二天工作的条理安排。这样每天做的事情就有了记录、有了积累,而不仅仅是像狗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所以,由此看来,仅仅有早上的勤奋是不够的,还更需要晚上的沉淀。  

  第六、人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转折点上。  

  这句话同样是在温州的鞋业论坛上王振滔先生所讲的。过去我们说每个人的起点不同,甚至我本人在07年的感言中就指出“人是有阶层的”,有些人奋斗终生的成就还没有一些人与生俱来的多。但是,这是一种极端的强烈反差。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大家的起点有很大的相似性,或者说起点的差距并没有拉的太大,这时候就决定了谁能够跑过终点才算胜利。就拿体育比赛来说,大家的起步点都差不多,而差距往往在弯道时拉开的,不论是速滑还是长短跑,大都是在弯道时超越,对企业来说也是同样道理,在一帆风顺时你不容易去追赶,只有在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下你才有机会超越。比如最近几年的“经济危机”,东南地区的用工荒,这样的社会现实,往往在这种“弯道”时才能更加展现出优秀企业的优秀本质,以此将竞争对手远远抛后。再来说我今天刚看到的新闻,规定北京以后的汽车限购,这样的政策一出,我们估计将造成明年北京三分之一的4S店破产,尤其是中低端品牌,原因很简单,既然限购了,大家在买车时肯定会更加谨慎,想追求一步到位,所以更愿意买好车。这时候对于中低端品牌的车发展就有些困难。这种行业的转折点带来的是整个行业的洗牌。

  由此可见,在大多数的商业实践中,在起跑线上大家的实力都差不多,而转折点才是关键,在转折点上也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企业的商业智慧和应对转折的对策。  

  第七、黑熊与鳄鱼,决胜的关键在于战场。  

  王振滔举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黑熊遭遇鳄鱼,黑熊说,如果你上岸,我马上一掌拍死你。鳄鱼说,如果你下水,我马上一口把你吃掉。于是双方进入战略僵持。由此可见,从决胜的关键上来说,战场的选择十分重要。通常战场选对了,你的成功就已经接近了一大半。

  再举一个我主持的例子来说明这个结论,今年12月中旬,我在郑州主持一场融资担保行业论坛。河南的融资担保企业目前在全国大约占1/4,高度集中的融资担保行业最近几年内如雨后春笋般的在河南兴起,而河南并不是发达省份,也不是经济的前沿省份,按我们惯常的思维,像融资担保行业和小额贷款这些项目应该更容易在江浙、福建、广东地区快速发展才对啊,但为什么却是在河南快速兴起并聚居呢?后来几个业内的朋友分析说是河南的交通物流十分发达,国家东部沿海地区以及西部地区都在快速发展,河南刚好架起了桥梁,融资担保行业找准了中部崛起的时机,占据了1/4的市场,还快速形成了典型的河南模式。使成果得以巩固。所以,融资担保行业选择了河南的战场,就已经占据了更多先机。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纯商人”的经商感言 (2010-03-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黄鸣)
*应对经济危机的新12句感言 (2009-04-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会亭)
*你值得深思的12句感言 (2007-05-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会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