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饮料新品展望 我国软饮料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瓶装水、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草本植物饮料、功能保健饮料、粗粮饮料等近十大品类。近年来,中国饮料工业发展迅速,饮料总产量从2004年的2900余万吨上升到2009年的突破8000万吨。饮料市场各品牌间的竞争也早已达到白热化,整体市场出现了供大于需的局面。 从营销From EMKT.com.cn科学的角度看,随着竞争的加剧,细分是任何行业的必由之路。一个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应该是开发新型产品的能力,饮料业也如此。唯有提高产品的价值,才有成功的机会。分析未来饮料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整体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新产品的开发有向以天然、营养、功能、粮谷类等为原料的趋向。具体的新品可能会从如下几方面体现,首先是以具有天然、营养、功能等特点的新兴原料开发的饮料,新品可能定位于既有大品类下面的某一细分品类,如王老吉凉茶,也可能是单独开创一个大的饮料品类,如金沙源淡竹叶饮料、惠尔康谷粒谷力、中绿粗粮王等;其次是既有饮料品类间主要成分的融合而开发出新的饮品,如娃哈哈的营养快线由水果饮料和乳饮料融合而来,农夫的苏打红茶由苏打水与茶融合而来,汇源的果汁果乐由碳酸饮料与果汁饮料融合而来;再次是将既有大品类中的某一细分品类概念化,从而创造出一种流行趋势,如农夫水溶100C,汇源奇异王果、燕京酸梅汤等。具体来看,2011年度谷物类饮料、果乳类饮料、赋予新型卖点诉求的小众型水果、特产或植物饮料仍将是行业新品的亮点和集中地,既有品类间通过融合而开发新产品也会作为一种长期的趋势和模式存在。 然而,成功的营销卖得都是消费者的感知,而并非是产品本身,产品只是一个载体。因此,无论是以何种成分开发而成的饮料,要想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存活并成功,精准的品牌和产品定位异常关键,差异化不足的产品很难形成气候。另外,作为饮料类产品,其本身的两大属性“解渴”和“好喝”不可缺失,不解渴或不好喝的饮料即使定位和宣传做的再到位,也很难长久。饮料市场到现在,新品推广的商业模式基本都是在强大资本的支持下,通过渠道的建立,做持续的推广和消费者培育,并最终实现创造流行的效果。当然具体是先从区域做起后逐步扩张到全国市场,还是直接面向全国市场,要视企业资源、网络状况、及企业承受风险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定,高举高打和稳步切入都有合理之处,也均有成功的先例。 胡世明: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国内经销商问题研究领域顶级专家。東方盛行销顾问机构总经理,首席营销顾问;《新食品》产业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专家;资深实战营销专家,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见证者;《中国经营报》、《销售与市场》、中国营销传播网等多家高端财经、营销类媒体特约撰稿人;前后15年销售管理、市场策划、高层管理从业经历;历任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分公司总经理、市场总监、营销总监等职位;对国内民企的成长背景、生存环境、业务模式、发展阶段、发展前景等有深刻认识;适应快节奏、高负荷的民企运营,能为企业制定切身、合理的发展模式。专注研究领域:企业营销战略制定、破局营销、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内部管理提升、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区域性白酒品牌突围、快消品营销渠道管理、中国大经销商超速发展基因等。电子邮件: smh411@12.com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