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肋春晚与中国文化之现状 一年一度的春晚终于在人们的期待、品味和失望中落幕了,留给人们的依然是空乏、老套和媚俗。哗众取宠、讨好式的演出风格和只追求时尚与流行而忽略了高雅格调的春晚,留给中国From EMKT.com.cn人的只能是笑声中的遗忘、回味中的索然和沉思中的无奈。 作为中国人除夕年夜饭的春晚,临近年关就已万众期待,央视从上一次春晚结束就酝酿着下一年的春晚,可谓煞费心机,可到头来还是乏善可陈,涛声依旧。究其原因,这与中国文化现状不无关系。当代中国,人们以追求物质生活为主基调,精神生活单调匮乏,在各种生活压力下,人们片面追求简单无厘头式的快餐文化。无论它高雅或是低俗,轻松调侃就好。网络的普及恰好推波助澜了这一现象。频频热传的网络词语,以一种对人生对社会无所谓的散漫方式迅速流传,并成为人们的口头禅。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人们饱经生活压力而寻求最无奈地宣泄内心郁结的方式。搞笑之余,爱维龙媒人不禁要问,难道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只剩下“神马都是浮云”这些让中国传统文人一头雾水的无厘头词语了吗? 2010年几乎成了民国年,各种以民国为题材的影视剧、纪录片和传纪文学充斥于平面和影视媒体。究其原因,一来是为庆贺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作准备,二来则是人们在褒贬旧时代的同时,还是有恋旧的情愫在。民国时期虽然国破山河乱,但国民身上从没有消失的那种中国人的文化气质着实吸引人。民国能出现胡适、梁漱冥、陈寅恪等文化学范,能出现徐志摩式的浪漫爱情,能出现朱自清荷塘月色的静美,能出现鲁迅不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的呐喊,更能出现田汉和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慷慨激昂与高亢悲壮。到现在让人回忆起来都还是绕梁三日,韵味十足。这些民国气象为什么不象如今的春晚,刚一落幕竟回想不起其中的内容。原因很简单,流行的并不一定能永恒,媚俗的只是迎合一时的口味,经典才会成为传家的美味。每年的春晚之所以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其格调没有文化特有的气质,思想没有完整的脉络,节目没有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造成的,这是时下的的中国文化现状的产物。一味地讨好、流俗的快餐文化氛围是培养不出大师和经典的! 早年的春晚,人们记住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和李谷一的《难忘今宵》,一曲《常回家看看》至今仍在传唱,这些之所以能被流传,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爱国情怀有关。唐诗宋词被追捧传诵了千年;古人理想中渔樵耕读的场景,仍是现代人所向往的浪漫生活。中国人骨子里其实永远不乏对高雅品位和浪漫人生孜孜以求的性格特质。而这种特质仍然是当代中国人内心深处最真的渴求。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