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汇对中国品牌的又一次伤害 中国品牌之殇 2008年8月,三鹿奶粉因“三聚氰胺”接受调查,之后宣布破产倒闭。 2010年5月,农夫山泉等著名饮用水企业被查出产品中落菌含量超标。 2011年3月,多地发生格力空调爆炸事故。 2011年3月,双汇被央视“3•15”栏目曝光原料猪肉中含“瘦肉精”。 2011年3月,孟乍隆等国内知名的粮食品牌因香米造假被曝光。 2011年3月,一批洋品牌中国造的“伪军”被曝光。 …… 今年“3•15”期间,央视等媒体集中曝光了国内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双汇等全国知名企业也榜上有名,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报道,让中国的消费者再次感受到隐藏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安全因素。 而双汇,这个中国最大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因出现“瘦肉精”事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而这不禁又让人们想起了曾轰动一时的“三鹿奶粉”事件,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两家企业却同样的被自己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以一记重拳,企业信誉和销售都受到重创,同时,也给消费者以当头一棒,让人们再也放心不下自己购买的商品的安全…… 一、 双汇,十八道检验管不住一头猪? 一直以来,双汇用 “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口号来宣传自己产品质量安全的可靠性,我们也相信,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的成功企业也确实取得了在管理、创新和营销From EMKT.com.cn等方面的过人之处,但是问题终究是出现了,“瘦肉精”这一容易引起肿瘤的兴奋剂类药品还是出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上,这是双汇和消费者都不想承认而不得不承认的事实,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双汇的问题到底出在哪。 首先,追求上游成本的压缩使得产品出现问题机会加大。双汇的猪肉来源一部分是自己设厂养殖,另外一部分,也是其猪肉原料的主要来源,是指定的养殖户提供的,缺乏有效监管的生猪养殖过程,必将会出现诸多潜在的难以预见的质量问题。 其次,双汇对瘦肉率的苛刻要求诱使养殖户使用瘦肉精。普通生猪的瘦肉率在30%到40%之间,而双汇对养殖户提供生猪的瘦肉率的要求是70%,这种硬性规定迫使养殖户不得不使用“瘦肉精”以提高瘦肉率,另外,瘦肉精的激素作用还可以使得生猪的重量有所增加,就是在这种“威逼利诱”下,养殖户们使用瘦肉精也看似是一种必然。 最后,双汇的肉质检验中没有“瘦肉精”检测这一项,这也是事件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十八道检验,竟然没有瘦肉精检验这一项,不查怎么会知道猪肉中有没有瘦肉精成分?按照双汇的生产规模,如果做瘦肉精检验这一项,每年要多支出几千万的检测费用,可双汇就为了节省这每年区区的几千万费用,把年销售额几百亿的公司押上了,把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品牌押上了,更是把数以亿计的消费者的健康押上了,试问一下,值得吗? 双汇不是栽在了养殖户的手里,更不是栽在了媒体和消费者的手里,而是栽在了自己的责任与利润的天平上,十八道检验,也没有让双汇的领导们检验出他们真正的问题在哪里,这才是最可悲的。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