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药店“超市化”,胜算几何? 药店的突围,被认为是医药零售业界的当务之急。但突围的方向却不一而衷。按业内的共识:药店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而超市化又是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之一。 据笔者所知,广东的金康药房是药店超市化进行得较早的零售连锁。2004年,广州的家宜--岛内价超市破产。一大批的家宜—岛内价超市的中高级经营管理层空降到金康药房,开启了金康药店的“超市化”之旅。首先,对旗下的平价药房的经营风格和现场氛围进行“超市化”的改造;其次,在产品品类上进行大刀阔斧变革,引进了众多的非药品,包括洗涤、化妆、护理等快速消费品;再次,在与供应商的合作条款与推广方式上,也一律与商超看齐,金康药房的部分格式化的合同条款与商超的合同条款几乎如出一辙;毫无疑问,金康药房可以说是药店超市化的先行者。 药店“超市化”的动机。其一在于同业竞争的压力下,各药店为了跳出“红海”,引入非药品类产品,以实现品类的差异化;其二是由于药品在终端的流转速度较慢,抑制了药店的现金流,各零售药店在经营转型与品类选择的过程中将目光瞄准了能快速变现的“快销品”; 不可否认,部份平价药店进行超市化的改造,的确起到了改善经营氛围,增加人流量进而起到了增加营业收入之效,但这仅仅是个案。因为药店“超市化”面临着诸多瓶颈: 第一,经营规模不可能与药店相媲美。“超”者,大也,多也,必须要有足够的经营场地,才能容纳足够的商品。放眼全国,没几家平价药店能达到超市级的经营场地; 第二,竞争层面上,经营药品,则与药店相竞争,与社区卫生中心等小型医疗机构相竞争,但一旦“超市化”,势必造成与超市、便利店、食杂店相竞争,同时面对众多的竞争者,胜算又有多大; 第三,供应链的缺失,但凡一个成熟的业态,都必须有完善成熟的上游供应链,但零售药店的上游供应商无法提供诸如快速消费品的配送,而商超渠道的供应商未必看得上销售量小、网店分布广的药店终端; 第四,消费习惯的制约。当消费者需要日常用品时,首先想起的肯定不是药店,而消费者进药店购药时顺便购买日常消费品的机率少之又少,这会使药店经营的“快消品”变成“慢消品”,与药店初衷南辕北辙。 事实上,药店的多元化已经进行了不短的时间,但仍处于探索期、试水期,而超市化则走得更艰难,笔者偶然发现,海王星辰的部份药店竟然连方便面和刀具都摆在货架上。如此的“多元化”犹如人在人在囧途,前景未卜。 李忠玉简介:经济师 资深医药营销From EMKT.com.cn人,《医药经济报》撰稿人,《中国营销传播网》 Jowlii@16.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