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与挑战
用不着回避中国经济转型时期 的尖锐冲突。因为,我们相 对于东欧国家推迟了多年的深度改革,一旦在累积效应下加速启动,其带给人与社会的震撼,远不是一句话所能概括得了的。 那该来的,必将会来。在零售业;阵痛早已开场,革命正在进行。 让我们挺直身子,聚集思想,注视生活中同我们衣食住行最为密切的零售领域的生动变化吧。 一、负增长:大商厦频食苦果 从1995年到1997年,全国各地均 有大商厦不堪重负而频频倒闭。 作为较典型的例子,地处改革开放 前沿的深圳零售业,首当其冲地迎接了 强大外资零售军团的挑战和市场竞争的 残酷洗礼。—批批零售商场默然关门, 但另一些新冒险家又粉墨登场。 据统计,深圳近三年倒闭的中大型 商场共有19家,平均每年倒闭6.3家, 这些商场的面积最小数干平方米,最大数万平方米。 1995年倒闭5家:马尔斯超市、三九平价购物、百姓购物惧乐部、公惠百货 和万国威百货。 1996年倒闭7家:洞庭湖超市、国威百货、实惠平价商场、易升平价商场、 金客隆百货、中百惠商场、比三佳平价商场。 1997年倒闭7家:共社超市、华净 商场、万兴百货、国贸长安、竹生百货、天虹碧波商场、干百意商场。 而在全国的各大中城市,因竞争失利,合作失败而关门的零售大商家,也在1997年内不断见诸报端。 北京信特购物中心和卡玛商店先后 关门停业。而早在1996年,新意达仓 储店已关门。 郑州亚纲亚百货集团继天津亚细亚关门后,广州亚细亚、南阳亚细亚和濮阳亚细亚先后关闭。 上海“广客隆”不敌外资“麦德龙”仓 储店的凌厉攻势,于6月负债关门,开 业两年的1个总部7家分店,仓惶出 走。 北京东安集团在长春开办的分店, 因合作方资金不足,入不敷出,双方分手。 在西安的上海一百分店,也因诸种原因撤牌关门。 在青岛的北京城贸中心合作商场,原以“输出管理”新模式称誉一时,后则 撤股回京了事。 全国大型零售商业自1996年以来,与全国消费品市场旺势不减形成了巨大反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状况每况愈下,销售额明显下降,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 1996年全国212家大型零售商业企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实现销售收入仅比上年同期增长1.6%,其中l19家企业出现负增长,占54.7%;利润总额下降14.7%,其中160家企业为负增长,8家为净亏损。大型零售企业的效益跌至近年来的最低点,国有商业企业亏损已达80%,亏总额1.9亿元。 1997年,仅第一季度的亏损额已达1.29亿元。据前7个月的统计资料显 示,296家大型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 净收入(不含增值税)522.1亿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8.5%,比全国社会消费 零售总额增幅低5.3个百分点;实现利 润总额1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2%;毛利率为13.64%,—下降6.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0.76%,比去年同期增长5.6%;在206家企业中有亏 损企业32家,占15.5%。在国家统计 局分布的国有商业企业六大经营指标中,除了行业亏损面和企业资产负债率 是正增长外,其余销售收入、利润总额、 市场占有率、平均毛利率四项指标的负 增长速度,让人难以心安——国有商业 全行业的整体效益滑坡显然事态严重。 导致大型商业企业效益下降、亏损面扩大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商厦盲目发展,规模失控,购买力严重分流;二是不同业态竞争激烈,连锁经营、平价超市、 仓储商店及个体企业的迅猛发展,尤其 是各种便民连锁企业的平、廉价经营,吸 纳了大量购买力;三是大商厦定位单一, 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模式滞后,价高息 重,难以有效地良性运作;四更尖锐的是 大商厦面临实力雄厚、经验老到的外资 零售商家的直接挑战,它们成熟的价格优势、规范和零售理念,完善的配送系统 和灵活的人才机制,对大中城市的国有 大商厦形成了强大压力。 二、城市“中空化”,传统商业中心 繁荣不再 与零售业繁荣相关的,还有近年来 大中城市的改造、扩建和发展。 专家预测,按照大城市发展的趋势, 尤其在人口众多的国家,到2010年前后,城市人口的40%会分布于市区边缘,30%的居民在市区,30%的城镇人 口分布在郊县。 “城市空心化”现象对传统商业中心 的打击显然不可忽视。据测算,市中心 每迁出10万人,商业中心的容流量将 减少20万人。 “城市空心化”,对大商厦来讲,生意 清淡,自然难以维持以往门庭若市的辉煌业绩。 在广州,近几年天河新市区的开发、 天河火车站的建成和海外客商的投资看 好,已形成新的区位优势和人居热点,新 型大商厦和外资仓储式卖场的纷纷建立 吸引了大批原来到“南方大厦”和北京路 一带购物的市民。 在上海,传统商业街南京路的客流 构成,主要是全国各地的外来人,更多的 上海人已随新居所在,更钟情于位于市 郊结合部的仓储式卖场和近在家门的便 利超市。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商业区曾有过 每日客流达80万人次的高点,而近几 年客流大幅下降,日均客流量目前只有 8万人次,下降幅度远远超过50%。而 西单商业街现在的客流量日均只有13 万人,且60%是外地人,与往日日均客 流量60万的鼎盛无法相比。前门商业 区也由80年代的日均客流30万人次, 下降至不足10万人次。 “城市空心化”对老商厦不是好消息,但对定点于新居民区的却是福音。北京三环路一带近几年形成的新商业区, 其中双榆树“—带的“当代”、“双安”、“友 谊”,东大桥一带的“蓝岛”,公主坟一带的“城贸中心”,均以其销售额的大幅度 增长而同前门、王府井、西单三地形成鲜 明的对照。 而新城市深圳,近年福田新市区周 边的开发建设,不仅导致了“万佳平价商 场”、“顺德家电”、“女人世界”和“万商电 器”等商场、专卖店的日益兴盛,连世界 级连锁仓储零售巨子沃尔玛,也将其山 姆会员店设在了正待开发的新市区边 缘。新市区吸引了大大小小的零售商。 这种“中心空壳化”、“新居热点化” 的态势,在数年内仍会继续。城市结构 的大调整影响着零售商业结构的调整, 老城区的大商场只能在危机中,实施新 的竞争对策:一是内部进行结构性重组。 如北京菜市口百货将一半货区改造为京 城最大的黄金首饰专卖店。二是资产重 组,多元化经营。如武商集团购买武汉 商业广场,北京赛特购物中心吃进西单 国际大厘,扩大竞争实力形成规模经营。 三足异地发展,另辟生路。像王府井百 货在成都、广州等地开设分店,实施全国 连锁战略;西单商场则在全市开设30 多家连锁店。四是介入新兴业态,寻找 新的利润增长点。上海华联商厦另组华 联超市公司,数年发展近200家分店。 五是调整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如 上海—百和王府井百货,市场定位应以 吸引流动人口而非居住人口为主。 总之,“城市中空化”不仅对商家提出了更高的竞争要求,同时,这—城市形 态与功能的大变化,也对规划部门提出 了中心商业区在功能调整方面的新课 题,即功能衍生、功能组合和功能复合要 尽快适应现代消费方式,传统的商4k条 状分布要向块状分布转变,现有商业设 施和交通网线的建设要相互配套结合。 三、商业物业“超生”,大商厦面临 生死劫 1996年,国内贸易部发布了“关于 加强大型零售商店(场)规划管理”的通 知,显示加强宏观调整的决心。 深圳:1996年7月深圳市计委下达 了凡建5000平方米以上:大商场项目必 须预审的通知。 北京:1997年中,市府下达丁对1 万平方米以上大商厦(场)新建、改造、扩 建项目进行专家预审,适情缓建、停建的 规定。 广州:1997年7月,广州商委、计委 联合发文,严控百货零售业5000平方 米以—上的项目审批,并实施联席预审制 度。 各地政府之所以忧心仲仲而频下严 令,是由于全国性商业物业的严重“超 生”,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商厦销售业绩负 增长的困扰。 据统计,1994年—1996年全国商 业物业的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和总投资 额已连续三年超过写字楼。1996年全国 商铺预售面积的总量已接近2000万平 方米,占房地产总供给量的比例超过 10%,而总投资额占的比例已达15%。 商业物业总面积虽然巨大,但实际 的销售并不理想。1996年全国商铺销售 面积只有552万平方米,与1995年相 比增长幅度只有6%不到,而同期住宅 销售的增长幅度是30%,同连续三年销 售萎缩的写字楼同期增长16%相比, 也显得惨淡经营,难以为继。 1996年商业物业楼盘空置率,以北 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地为例,分别为 47%、49%、39%和54%;其商业物业 空置数量分别占四城市总空置面积的 12%、11%、15%和18%。 据内贸部1997年对全国100多个 大城市的最新统计显示,营业面积在 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商场已有700多 家,近5年开业的大商场数量相当于过 去40年的总和,而各地目前扩建、新建 的商场还将超过现在的规模。 北京:1996年为止,已建成万平米 以上大商厘(场)65家,计划到2000年 拥有120家大商厦,总面积将达560万 平方米。 广州:截至1997年上半年,已有 5000平方米以上商场23家,经营面积 近30万平方米,近 l一3年,还会有19 家规划内的大商厦开建或开业,届时,大 商厦面积将达80万平方米左右。 武汉:1996年有5000平方米以上 的大商厦33家,营业面积58万平方 米。目前在建或即将开业的大商厦(场) 9家, l一3年内大商厦的数量会增至45 家左右,营业面积将发展到80万平方 米左右。 上海:1992年以来,上海每年新建 商业物业100万平方米;1997年商业营 业面临已达 I150万平方米,人均约 0.88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 l万平方米 以上的大商厦由1992年的2家发展到 60多家,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商厦达 百余家。 深圳:1997年万米以上的大商厦 10家,5000平方米以上的中型商场17 家,即将开业的万平方米以上大商厦 (场)5家;在建或规划中的5000平方米 以上大商厦(场)近10家,到2900年前 后,预计有25家万米大商厦出现,5000 平方米以上的约30家左右,总营业面 积将在60万平方米。 上述的不完全统计,显示了一个蓬 勃发展的市场景象,但同时又是一个竞 争激烈、惨淡经营的市场态势:商厦剧 增,购买力分流,而销售额下降,虽然超 市连锁新业态的发展迅速,但大商厦 (场)亏损、欠租、歇业、倒闭的消息,由北 到南,不断见诸报端。 四、外商军团登陆,引发零售业革命。 1996年8月,世界零售商业排名第一的巨无霸沃尔玛公司在深圳悄然开 业,投资5000万美元的两家分店日均 营业额分别达150万元左右,周末则接 近250万元;1996年底,在不足5个月 的营业日中,沃尔玛公司共实现销售收 入4.25亿元,这一数字已超过1995年 排名深圳零售业营业额第一的深圳免税 品商店的全年收入。沃尔玛以其比市价。 低15%一30%的价格优势,吸引了大 批消费者,并对周边商家形成巨大压力。 1997年,沃尔玛公司在深圳的两家分店 销售额预计在13亿元左右;其东芜分 店正在准备开业,其培训的双倍采购员工,其位于盐田港的现代化配送中心,摆 出了一副深谋远虑的强大阵势。 1995年12月20日,由八佰伴国 际公司与上海一百合资的浦东新世纪商 厦正式开业,总投资2.28亿美元,建筑 面积14.48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规模 最大的集购物、娱乐、办公楼为一体的综 合性商业大厦。10层楼面分设“世界饮 食”、“时尚品牌”、“健康娱乐”、“旅游休 闲”、“工艺展汇”、“名牌汽车”等多种特 色商区,以中高档价格和全方位服务,抢 占上海零售业态制高点。开业以来,零 售额节节上升,1996年零售总额6.2亿 元,名列上海零售企业第10位,1997年 10月止,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0% 以上,其销售额增长幅度是上海零售业 平均增长的2倍多。目前,第一八佰伴 已按计划还贷400万美元,其资产已增 值到近3亿美元。专家估计,随着浦东 地铁的开通,其营业额还会大幅增长 1996年10月,泰国正大集团在广 州3.8万平方米的“万客隆”仓储式商 场开业,至年底两个多月即创2.68亿 元的销售额。 1997年6月,正大集团在中国的第 二宗仓储商场“莲花易初”开业,1.5万 平方米的商场客流量每天曾达10万人 次,每日营业额高达200万元。商场虽 位于交通不太方便的浦东,但每天客流 量中34%的人是从浦西赶来,客流量 日均稳定在每天5万一8万人。“一次性 购足”的国际购物理念,“上海家庭好邻 居”的市场定位,“难以置信的价格”策 略,琳琅满目全市第一丰富的“生鲜货 部”,特别设计可放手提车的自动扶梯, 层层升高可达五六层的货物排列空间, 50部收银台一宇排开的庞大结算区, 99%以上商品都备有的条形码,联系总 部、商场和配货中心的最先进电脑系统, 强调员工一律重要、高层对下层提供支 持的企业文化,都对广州和上海的市民 和零售业者形成了极大的冲击,沪上一 家报纸惊呼“狼来了”,而广州的商家则 斥之为低价倾销。 1997年8月,台湾商家“好又多”量 贩店在广州开业,5.5万平方米大商场 中比市价便宜10%一40%的货价,又 一次让广州人为之心跳。 1997年 l1月8日,“中贸联万客隆”中心店在北京开业。 1997年12月4日,号称亚洲最大 的商品批发集散中心——利联仓行又在 广东番禺开业。 而大面积的上海浦东远东百货商厦 (12万,台湾)、北京新东安百货(20万, 香港)、上海的大润发量贩店(台湾)、武 汉的莱莱百货(台湾),也将在1998年 中相继开业。
从1992年开始,我们看到,由于零 售业外资军团的抢滩登陆成功,中国零 售业的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外资零售业 者带来的,不仅仅是同国内零售业者“抢 生意”的激烈竞争,更重要的,是现代零 售业形态对我国传统零售业形态的强烈 冲击,尤其是,伴随着外资零售业在全国 l1个重点大城市和其他数十个中等城 市已经展开或即将展开的频频出击,更 廉价的商品、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先进的 销售理念,必将引发和推动我国零售业 的自我更新。在挑战面前,只有成功地 转型和发展,优胜劣汰,先机市场,学会 生存,才能在短时间内缩短与世界先进 水平的差距——这将是我国零售业者的 必然选择。 欧美外资零售企业进人中国市场的 一个重要策略特点,不同于前期进入的 日、港、台资企业的业态选择,几乎全部 避开了中国已超规模容量的大型百货 店,清醒地选择了现代零售业的主力业 态——超级市场,并且在超级市场这一 业态上采取了直接跨越传统食品超市和 标准型食品超市的模式,直接开设大型 综合超市( O M S)和仓储式超市 (WaJehouxstore)。 应该说,外资连锁企业对中国市场 的调查是详尽的,其战略挺进计划是缜密的。他们的意图十分清楚,即不与中国的超级市场(大多为传统的食品超市) 和大型百货店在同一水平上竞争,而以 国际上成熟的现代超级市场的主力化模式,抢占中国零售业的制高点;这样,既可以限制导入型和非成型化超市的市场 发展空间,同时又对中国大量传统形态 的大型百货公司构成了直接威胁,其最 终目标,则是在中国全面开放零售市场 之时,有效地夺取中国零售业的主导地 位。 中国零售商家,如何面对这场来势 凶猛的“零售业革命”? 五、委托经营 盛世百货借用台 湾外脑 战略策划 王府井全方位迎 接挑战 “盛世百货”为春节前的激烈商战,新添了一份鲜活 的竞争力量。 引人注目的,不是“盛世百货”民营 背景的控股实力(51%),也不是其五层 大商厦的标准硬件,更不是它汇聚了国 内外300多家名牌厂家直接面对消费 者的经营思路,它与众不同的新鲜之处, 是它借用台湾零售业专家的经验与智 慧,全面委托经营的新模式。 “盛世百货”的负责人白云翔和任国 刚先生,对他们聘请台湾专家的意图十 分清晰。他们认为,国内零售商业面临 着重大的重组变革,这是现代零售业形 态对传统零售业冲击的必然结果。与其 被动地守势待变,不如主动择机速变。由 于国内经营机制所限、观念思路和人才 缺乏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目前缺少具有 现代零售系统理念和操作技能的经营管 理者。聘用海外零售专家委托经营管 理,既可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又能尽快 培养员工,这一作法在缺少人才的民营 零售企业,值得全力尝试与探索。 “盛世百货”聘请的台湾圣世商务咨 询公司,其从业者多是实用操作型专家, 经历了台湾零售业由传统到现代的业态 变化过程,以过来人的经验和现代业态 理念,来亲莅亲为中国目前转型期的零 售业态,应该说,拥有一份洞若观火的大 势高度和培训新人的先见之知。他们或 是提供从项目策划、商场设计、管理规范 和招商开业的全套服务,或是以托管方 式,直接管理商场,按月接年度收取托管费,是独立于国有商业、外资零售企业之外的一支活跃的零售商业顾问队伍。他们的存在,适应了大陆零售业急需的观 念、经验和操作模式这一发展趋势。 与圣世公司作用相似的,还有上海万通——鼎太商业咨询公司,参与了上海、 南京等地零售商业的咨询与管理工作。 美国的环球零售商务公司,也看好 大陆新兴的顾问服务市场的前景,目前 参与了长春市大商厦向现代零售业态转 型的顾问咨询工作。 而在利用国际顾问公司的专业资源 方面,步子迈得最大的,当属北京王府井 百货公司的战略性举措。 1996年6月,王府井百货集团公司 在北京独家举办了全国招商会,宣布了 其在国际专业顾问公司的帮助下所制定 的跨世纪战略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是在 2000年在全国开业20家万平方米以上 的大商场,实现销售额100亿元。 为了实现这一宏大的目标,王府井 集团与香港资本合资组建了北京王府井 商业物业管理公司,聘请国际上著名的 美国麦肯锡管理公司设计连锁百货的市 场营销策略和管理程序;由美国安达信 咨询公司开发应用于百货连锁管理的电 脑信息系统;委托香港资深的李肇勋零 售设计顾问公司对商厦室内装修进行统 一的现代设计;而王府井百货的广告策 划,则由具备国际性推广经验的麦肯· 光明广告公司负责;招商活动,则由香 港梁振英测量师行进行全面的国际性招 商。 相比之下,王府井百货集团公司在 战略上具有的高度,使其突破了单方面 借鉴国际人才的局限,力求在观念、思 想、体制、管理、设备、模式、理念等方面 全方位一步到位,运用成熟的国际型专 家智慧,迎接跨世纪的零售业革命的挑 战——这种经营战略的高瞻远瞩,对困 窘的国内零售商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 迪作用。 现代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和科 技的竞争。在推动中国这场零售业革命 变化发展过程中,最具有力量的,是目前 成关于外资零售企业中的一批年轻从业 者。这批年轻入学历较高,观念开放,大 多在登陆中国的著名外资零售企业中担 任重要职务,接受过沃尔玛、家乐福、麦 德龙等企业的系统培训,虽然他们的经 验还不够丰富,但他们学会并熟悉了现 代零售业态各个环节的系统运作,一旦 他们流动到急需人才的各类国内零售企 业中去,对推动零售业态的现代化,将会 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成为中国零售业 革命中一道新的风景线。 六、批发世界名牌:利联仓行创新 流通新模式 1997年年底,中国一南一北有两家 合资零售企业分别亮相:北是国务院批 准设立的大型仓储连锁店“中贸联万客 隆”中心店在北京正式开业,南有号称亚 洲最大的商品批发集散中心——利联仓 行在广东的番禹正式开业。 它们能为发展与困惑中的中国零售 商业提供些什么呢? “中贸联万客隆”的业态模式、市场 定位和运作理念,同上海的“莲花易初”、 深圳的“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广州的 “正大万客隆”与“好又多量贩店”基本上 相同,即避开中国已超规模容量的大型 百货店,选择了现代零售业的主力业态 超级市场,并且在超级市场这一业态的 细分中,又避开了传统食品超市和标准 型食品超市的模式,直接导人大型综合 超市和仓储式超市以抢占中国零售业的 制高点。 这一战略定位的成功,至少导致了 中国政府—进一退两类应对政策,以帮助国内零售商业尽快完成由传统商业到现代零售业的转换变化。 1997年5月7日,中国政府停止了审批外资零售企业在大陆的合资项目申请。1997年底,又发布了清理非国务院批准的外资零售企业的通知。这种退 而设防的政策性调整,显示了政府决策 者保护国有零售商业、以延缓开放时间 换取适应市场空间的良苦用心;1996年 至1997年大商厦整体效益下滑的大 势,促使了这一非开放性姿态的实施。但 是,如果中国要履行向世界开放的许诺, 这种限制只是阶段性而已;不纳入国际 经济的大循环,不容忍市场竞争的优胜 劣汰,国内零售商业就会潜伏下更大的 阴影。 进而推动的政策,是内贸部开出的 解救药方:运用政策性的财政扶持和兼 并重组的资本运营手段,重点放在连锁 超市、便民店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上。应 该说,这种导向性的政策最十分有效的。 北京、上海等地发展连锁超市的成功经 验证明,无论是商业街、大百货商厦,还 最小型日用百货店,只要突破传统的商 业理念和商业模式,确立合理的定位,学 习现代经营手段,国内零售商业就能够 在这场早晚要遍及全国的现代零售革命 中,寻找到自己的市场位置。据不完全 统计,上海华联超市公司和联华超市公 司,1997年:发展的网点,已分别达到 200家,销售额都将超过10亿元——中 小型的连锁商业,已成热点,方兴未艾, 将是1998年商业利润的新增长点。 虽然各地大商厦的命运难以预测, 但外资零售企业对国内零售市场的看 好,已经昭示了我们:现代百货业的发展 趋势,走的是一条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科 学配置生产、销售、零售资源,不断降低 经营成本,实现薄利多销,为消费者提供 更多利益的市场之路。 北京王府井百货的“品牌连锁扩张 战略”,武商集切“资本利润组合”与“农村包围城市拓展”的策略,上海—百“合资进入购物中心最新零售业态”,上海华联“发展连锁超市、沿江沿路扩展”的多业态经营,上海宝大祥百货”百年餐馆进 商厦”的店中店策略,广州新大新“服饰 新潮”的特色,广州南方大厦广客隆“率 先引进仓储百货”的经营尝试,北京菜市口商场“专营首饰黄金市场”的业态改 变,北京华联商厦“精品拍卖”的新手法, 北京赛特“输出管理加盟经营”的扩张战 略,郑州亚细亚“异地连锁扩张”的成败 尝试,深圳万佳百货“学技、平价、创民族 品牌”的策划……国内零售企业面对零 售业革命的挑战,激应了多变的市场运 作能量,以往铁板一块或一窝蜂式的经 营风景,正在发生剧烈的裂变,很可能在 这些与传统零售方式发生断裂的局面, 将会创新出新的零售商业新貌。 在上述背景上,利联仓行自称为世界上独—无二的零售模式,有什么样的巨大意义呢?利联仓行的实力,一是各股东的财团背景,二是其背依香港的扩散效应,三是批发世界名牌的流通新方 式。 最有吸引力的是利联仓行的模式。 利联仓行的冯国经博士说,新模式 的灵感来自意大利波罗尼亚。利联仓行 模式的简要概括,就是“货仓式现购自 运”模式,或者说是前店后仓,现金交易 的交流模式。这个模式不同于沃尔玛, 家乐福或是麦德龙与万客隆之处,在于 它把以往商品批发集散中心的功能综合 化、仓库化和标准化。如果它能实现在 中国各主要大城市附近都设立类似的商品集散仓行,吸引中小商人直接批量购销中外名牌,那么,它对中国流通领域的巨大影响,将具有震撼性的深远作用。 利联模式,其精华在于与众多名厂直接交易,它提出了一个概念“批发世界 (中国)名牌”,使它不同于目前国内现存 的所有流通方式。所以,它并不单是一 个批发中心,也不仅仅是跨国公司营销 的一部分,它是跨国公司的—种最新运作模式。它的业务是提供一个流通枢纽,让中小批发商直接与国内外名牌厂家见面,交易,然后像滚雪球—样,网络 式地传播商品、服务、品牌和名声,多渠 道、多层面的大流通目的达到了,滚滚的 利润自然也随之而来,“既降低了厂家购 销售成本,又可达到产品真、品种多、货 源保证、价格合理以及售后服务到位的目的,是一个高效、直接、可靠的流通方式”。 七、零售业革命:现代业态挑战传统商业 在中国,最先感受到这场即将波及 全国的零售业革命浪潮冲击的,是地处 沿海的大中城市,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的商家们,都痛感了传统零售模式的衰落。 许多商家不能明白,为什么80年 代末、90年代初开一个火一个的大商 厦,到了1995年后就普遍陷入了不景 气,甚至到了关门倒闭的惨境?最根本 的原因是传统业态不能适应现代消费新 变化。在零售业,我国迟到1992年后 才有条件地开放市场;而1995年前后, 世界性大型零售企业才真正进入中国, 随它们而来的是世界零售业进入第三发 展阶段即整合化和专业化阶段的成熟理 念、经验和业态模式。而中国商界仍处 于传统零售业的第一阶段,它必然前进 经历的,正是零售形式迅速现代化的第 二阶段。阵痛不可避免;观念必将更新; 变化早已开始。 外资在中国开设的仓储式超市,其革命性的功能在于,它远不是一种简单的传统商业的低进高出和进销存调流程方式,它的“大商业组织者”之市场理念 和与之相适应的操作模式,才是零售业 革命内涵的根本支点:即用零售的方式 从事实质的批发业务,用产业链组织者 的力量带动与主导大工业生产。 当美国沃尔玛的山姆会员俱乐部在深圳,德国麦德龙和泰国莲花易初在上海,正大万客隆和台湾好又多在广州,一而再再而三地创造了价格、品种、销售 额、客流、店面、口号的种种奇迹之后,我们对它们背后更为深刻的观念、理念和 力量,就不能不予以充分的重视,更不能 以价格倾销的浅薄说法自欺欺人。不懂 得这种市场革命的力量所在,只能在生 存竞争中率先被淘汰。 以美国沃尔玛山姆俱乐部会员店为 首的仓储式超市,其批发式的零售模式 与功能主要有四方面: 第一,对零散性的小型店铺进行组 织化供货,其作用类似于我国计划经济 时的三级批发店的功能; 第二,规范了集团性采购的行为; 第三,适应了个人消费者急剧变化 的消费观念; 第四,更重要的是组织带动与主导 了社会化的大工业生产。 我们看到,沃尔玛这样标准化的仓 储式超市,其市场发展空间和竞争力将 会远远大于我们惯于计划性零售空间的想象,中国传统的批发模式将无法与之 竞争。其强大的市场生命力不仅仅在于每年数十亿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它巧妙地借用市场之手,组织、调动、领导了数千家工业企业和服务企业,购买、储 藏、调配、售卖了几十万种乃至上百万种产品,以及由此衍生服务的大市场商业 顺利实现。这该是一种多么宏观意义上 的全球大市场和全国大商业! 沃尔玛们清醒地强调了店铺综合功 能的规模和店铺组织功能的规模化。它们规模化销售的力量,使无数国内国际 供货商无力抗拒低价供货的诱惑,社会 资源的完善组合,经由社会化的配送体 系得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与低成本营销 的结合,又吸引无数个喜爱价廉质优的 消费者。就这样,货转如轮,日进斗金, 其强大的资金实力、自动生成的条码系 统、商品购销存调的动态监控、高度集中 的流程控制与调配等功能,丝丝人扣地 形成了一个良性运转的社会产品与商业 服务的市场系统。 对国内零售业而言,面对目前国内 市场市道低迷、外商企业大军压境的总 体格局,我们必须树立现代“大商业” 概念,强化观念更新和体制改革,继续加大百货零售业乃至批发行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把百货零售行业从过去传 统体制下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特色的社会 商品输出输入模型,逐步转化为以现代 企业制度为基础,国民经济各类产品与 服务市场最终实现的行业。”(叶林语) ——这才是我国零售业革命的真实内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