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网本还在春天里 因为农民工兄弟旭日阳刚,《春天里》很火;而前两年很火的上网本现在却是在过冬。所以,在这个时候笔者为上网本唱高调多少会有点不合时宜,也可能带来争议。可能大家会说,上网本早已经是昨日黄花,现在流行的是平板电脑,现在客户满大街追逐的是ipad。或者你还会说,上网本原本就是一个过渡性的产品,以前也只是打雷不下雨,连曾经的辉煌也是无从谈起。然而,大家也许没有看到,在ipad横行之时,上网本却依然是正增长。国美苏宁等家电卖场,广州好又多、家乐福等各大超市有众多的上网本产品陈列;公司里面的实习生依然在使用着上网本;惠普、宏基、华硕等厂家在不利的舆论中仍然坚持上网本项目的推广。如此种种迹象让我更加坚信,上网本的冬是广州的冬,不冻人但确实是有点冷,在短暂的冬天过后,上本依然会活跃在春天里。而这个时间,我想应该是未来两到三年左右。 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判断一个产品能否成功,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这个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第二,这个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判断一个产业是否能被做大,那唯一的标准则是市场是不是有需求,这个品类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向。而上网本毫无疑问是符合当前笔记本消费潮流的: 符合笔记本走向口袋的潮流:当人人拥有手提的时候,手提减负的时代就要来临了。要知道在上网本没有推出之前,我们的笔记本可是越小越贵,就算现在,价格超过1万的ThinkPad小本本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而上网本毫无疑问顺应了这种趋势? 顺应存储从光盘走向闪存的趋势:以闪存代替光盘存储的趋势就像数码相机代替交卷相机一样是不可逆转的,未来的存储更多的是移动存储,而不是光盘;同时,现在带宽加大、上网速度越来越快,网络硬盘也是重要的存储方式。网络时代、闪存时代、网盘时代,慢慢地将光盘所淘汰,目前光驱的使用频率在大幅度下降,很多人的光驱甚至一年都用不到一两次;而当你的光驱有一年没有用过的时候,你的使用上网本的担忧还会那么强烈吗? 代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在通信行业内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客户需要的不是手机,而是应用。所以,客户不单单是被iphone的外形所吸引,而且需要App Store中很多好玩的应用。而这所有的应用,都是依靠互联网来实现的,终端将让位于应用,笔记本专著于上网功能的满足,这是顺应市场大趋势的做法? 有悖面子文化的定位 上网本针对的目标人群是需要购买第二台笔记本电脑的商务人士,以及学生、记者等特定职业人群。上网本所主张的是去繁就简,小巧、时尚,另外就是便宜。这种看似很有竞争力的产品为何在08年过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呢,难道中国人不需要物美价廉的笔记本吗?答案是,对了也不对。客户需要的是轻便、时尚,但并不需要便宜。中国人有很重的面子文化,毫无疑问,笔记本跟汽车一样是支撑面子的重要物件。特别是现在笔记本开始普及、但并不完全普及的时候,这种面子文化更加强烈的反映到笔记本的价格、档次上面。可以想一想,商务人士会拿着一个2000元的上网本跟客户去谈生意吗?大家应该看到的拿苹果和IBM的比较多。而这种面子文化同样存在于攀比风气比较严重的学生人群当中。 所以,我认为上网本前期最大的失误就是走向了低端,让一个“轻便、时尚、符合消费潮流”的前沿产品成为“没有光驱、配置低、硬件差”的残疾产品。当然,在这个走向低端的过程中,我们的运营商也是功不可没。也就在上网本火爆的08、09年,中国移动曾经大力推广G3上网本。上网本成为中国移动稳固客户、打击竞争对手、拓展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一个手段。而这种并非基于上网本产品自身发展需要的发展策略,将上网本的低端属性进行了强化。上网本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只是一个用来攻击对手强势领域、巩固存量客户的一个终端,而不是战略性产品,移动在上网本的销售上并没有盈利的需求。所以,移动采用的手法跟推广手机差不多,也是预存赠送的方式。试想,一个多半用来赠送的产品,他能走向高端吗?一个只是用来维护存量客户的赠品,能发展为一个强大的终端吗?上网本的衰弱,运营商难辞其咎。因为以当时的网络状况,中国移动通过上网本推进移动互联网的目标很难实现。而现实中很多用上网本的人都是插电信的宽带。这样的结果,移动只是少了一次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尝试,而却阻碍了上网本厂商对于产品本身性能和价值的提升,让上网本的低端形象越陷越深。 可以说,上网本的低端形象,再加上当时的网络建设状况、固有的消费习惯影响,以及山寨厂商的兴风作浪,这些主观与客观的因素共同拖累了上网本的发展。让上网本的辉煌难以持续。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