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销哲学研究系列(二):信与不信 再谈陈光标事件折射出的社会诚信危机 序言: 《易经•益》卦有爻辞说:“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把诚信推广到社会行为的最高准则程度。陈光标事件反映的“信与不信”,折射了社会诚信的危机。 第一部分 信,或者不信 信,根据《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笔画数:9;部首:亻;笔顺编号:324111251;郑码:NSVV,U:4FE1,GBK:D0C5 五笔:WY 。 主要释义:(a) 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 (b) 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 (c) 崇奉:~仰。~徒。 (d) 消息:~息。杳无音~。 (e) 函件:~件。~笺。~鸽。~访。 (f) 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 (g) 同“芯2”。 (h) 姓。 不信,有许多成语。比如:信口开河、信口雌黄、言而无信等。 营销From EMKT.com.cn过程中,构建品牌的过程中,其实是在构建信任和认同。陈光标事件中,慈善行为被质疑,某种意义上体现的是社会诚信的危机。 《易经》中40多次提到关于诚信的一个字:孚。还有专门谈孚的《中孚卦》。“信及豚鱼”是《易经》对孚信的经典性解释。《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翻译成现在的话诠释,就是说,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再从孚(读音:fu)字本身来谈。是会意字,表示抓到一个孩子。在上古战争中,胜利方往往将失败一方的成年男子全部杀死,将其妇女和孩子抓走,能够大量俘获妇女和孩子应该是当时整个部落生存繁衍的最好办法,不杀妇女和孩子也许是当时各部落间不断进化中形成的生存规则。孚也许是表示有一定的俘获并且人们会自然的按照当时的生存规则对待被俘获的部落的妇女和孩子。这也许是诚信概念形成的雏形。 再联系到营销哲学的思辨范畴,分析陈光标事件。笔者说过,陈光标是一个符号,是一个高调慈善的符号。但其慈善行为得到了社会部分质疑的声音,某种意义上,是社会诚信危机的体现。 第二部分 中国民营企业的信与不信 阿里巴巴被国外客户投诉,说中国供应商存在欺诈;中国企业内部发展中,诚信危机十分明显。这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整个商业环境的不诚信基因。企业做大了,成为大品牌倒好,关键是现在中国企业7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却也想做更大的事业。在实力有限和梦想无限之间,直接选择的就是虚浮,大家注意虚浮的浮字,是给诚信的孚字灌水,有个三点水偏旁,如同媒体和社会质疑陈光标慈善灌水。虚浮的表现就是讲话夸大其词,这个作风在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特别是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家群体中,是一个群体的共同性格特征,给人感觉就是老板能吹,能说,能忽悠。 二是整个民族素质和决定素质的经济基础的现实性。根据2011年的统计资料,中国亿万富翁只有5%,80%以上的人是穷人。社会财富的分配按20/80原则的运行,就导致了整个人群的分层;加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毕竟还是市场经济初期,整体经济基础特别是老百姓经济实力非常有限,经济决定素质,经济实力决定诚信程度。一个人在自己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事情范畴内,很难食言。相反,在能力不能轻而易举办到的事情范围内,往往就是谎言,拖延,食言。比如有一个青年人,从外地到上海,收入不高,一个月一千多块,总不够用,于是经常借钱,同事都被借怕了,因为青年人总是嘴上说还,总是不能按期限还,关键还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三是经常在商业实践中被欺诈带来的商业环境的不诚信。比如一些网络服务类公司,在初次合作收取费用的时候,总希望客户一次支付半年,但客户往往说合同可以签订半年,但付款必须一个月一个月地支付,说到底,还是信不过。客户成为这种信任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过去和类似服务类公司合作过程中吃过亏,变得不信任。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