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欧美家电企业在华打响“保卫战”

欧美家电企业在华打响“保卫战”


《中国企业报·消费电子周刊》, 2011-06-24, 作者: 许意强韩丹, 访问人数: 2416


  在中国家电业的外资企业群体中,相对于日资企业的群体性持久战、韩资企业的双雄突击战,欧美家电企业可以算得上是“另类”:一方面欧美企业无法成为中国家电业的主流企业,一直未形成规模化的品牌型企业的发展扩张效应;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中经历了合资、独资等多轮变迁后突然发现坚守不仅需要勇气,需还要耐力。

  老牌美资家电巨头美泰克彻底离开了,惠而浦、伊莱克斯只能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品牌授权”等方式出现,飞利浦在售出彩电业务后依靠收购奔腾电器巩固其在小家电领域的优势,只有西门子、A.O.史密斯成为中国家电市场“硕果仅存”的欧美企业。

  不过,这些欧美企业通过“独资变合资、品牌授权”等手段在中国市场打响“保卫战”。未来他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发展难题:竞争异常激烈、进入门槛低、利润稀薄的家电已不再是欧美企业的未来战略重点,退出只是时间问题。究竟是什么让意气风发来到中国市场的欧美品牌遭遇了滑铁卢?

  固执的美资决策失误

  在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家电中,美资表现较弱,一直面临着被消费者淡忘的窘境。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陆续进入中国的美泰克、A.O.史密斯、惠而浦等美资企业突然发现,中国早已成为日资品牌的天下。

  由于进入时间晚,再加上中国对外商投资比例的政策管控出现松动,美资企业在合资公司中掌握着较大的自主权。1995年,惠而浦先后与雪花电器、水仙电器成立了冰箱和洗衣机的合资公司,惠而浦控股比重达到60%和80%。之后,在美泰克与荣事达的合资中,美泰克也掌握着绝对的控股权。

  美泰克兵败中国的案例颇具代表性。当时,美泰克以合资的方式切入中国市场后,除了进行技术输送外,并没有派送高层管理人员。在面对业绩下滑后,美泰克又做出了极为错误的决定,选择了不了解中国市场的“空降兵”职业经理人团队。最终因管理团队的决策失误而败走中国。类似的案例还出现在惠而浦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身上。

  不论是美泰克或是惠而浦遭遇的水土不服,都与企业管理理念、产品研发风格的差异有着必然关系,过分注重以我为主、忽视本土市场的差异化。美资家电的风格就如美国汽车一样,追求大和舒适。进入中国之后,美资固守产品特性,忽视中国消费者对精致、小巧并且节能省电的产品诉求,一味地追求容量大、造型笨拙、耗电高,最终被日韩企业“挑落马下”。

  经营策略连连失误最终让美泰克在全球市场遭遇溃败,最终于2006年被惠而浦收购。而此时惠而浦在中国市场变身“家电品牌投资商”,空调和热水器的经营权授予苏宁电器,冰箱与洗衣机则交由海信科龙运营。

  与美泰克、惠而浦在中国市场几经沉浮不同,1999年进入中国的美国老牌热水器A.O.史密斯一直偏居南京一隅,通过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自主平台以及改变在美国发展燃气热水器的策略,进入中国后大力发展电热水器、太阳能、空气能等趋势性产品,实现对工业、商用、家用三大热水市场的布局,并通过寻找了解中国市场的高管队伍维持其管理权的稳定性,成就了其在中国的稳定发展。

  A.O.史密斯在中国的成功拓展经历也反衬了此前美国同行的诸多决策失误,进入中国市场,高傲的美资企业也必须要低头。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篇)
*继日韩企业后 欧美家电在中国走麦城 (2010-12-01, 《中国企业报·消费电子周刊》,作者:许意强)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