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诺基亚们为何即将消失

诺基亚们为何即将消失


《新营销》2011年第8期, 2011-08-19, 作者: 刘波涛, 访问人数: 4184


  24/7华尔街是一个让CEO们胆寒的网From EMKT.com.cn站,这个著名的“乌鸦嘴”每年都会制作一份即将消失的品牌名单,上了这个名单的品牌大都会如其所料,它曾经准确预言了T-Mobile的消亡,而在今年的名单上,一些著名的品牌如MySpace、诺基亚、萨博等赫然在列。这些品牌曾叱咤一时,曾被无数经营管理者视为偶像,为何时过境迁之后陷入困境?

  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不在品牌,而在于战略。与其说是品牌的消亡,还不如说是企业的垮掉,因为即便企业陷入困境之后这些品牌被出售,它们依然有着相当的号召力,无论是在知名度上还是在美誉度上,仍旧是全球同行业的翘楚。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没有让品牌内涵发生改变,旧工业时代的品牌法则也没有过时,可是,如果不遵循市场规律,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发展的瓶颈中。24/7华尔街这份名单给这些巨人敲响了警钟。在这份名单中,既有因为坚持旧商业模式而将被淘汰的品牌,也有因战略经常变化而丢掉市场的品牌,更有因不适应经济形势变化而衰落的品牌,它们沉沦的理由无外乎两个:要么是企业肌体里潜伏的致命性疾病突然发作,要么是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急速变化,但归根结底还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因为自身的抵抗能力与适应能力是应对日趋复杂经济环境的关键。如果以MySpace、诺基亚、萨博为典型案例解读它们即将消亡的深层次原因,就会发现它们的共性:坚持旧的商业模式,拒绝变化。事实上,这几乎是所有品牌即将消亡的主要原因。 

  旧商业模式

  “1美元现象”正在美国传媒界蔓延,继去年《新闻周刊》以1美元的价格卖给音响大亨之后,老牌财经杂志《商业周刊》也被标价1美元待售。陷入困境的不仅这两本老牌杂志,还包括《财富》和《福布斯》。据美国网站AdvertisingAge统计,1999年上半年,三家杂志有6193页广告,而到2009年,这一数字缩减到2204页,广告页数下降了64%。广告减少似乎是其业务下滑的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纸质媒体的商业模式在数字时代失去了竞争力。传媒大亨、新闻集团创办人默多克曾撰文分析传统媒体的出路:“主要依靠广告的旧商业模式已经走进死胡同。这种现实不会改变,即使是在经济繁荣期。在新的商业模式中,我们将向用户收取网站新闻的费用。”旧的商业模式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光,互联网对传统报刊的冲击远比人们想象得快速、激烈,无论默多克如何努力求新求变,仍旧挽回不了其媒体帝国不断走下坡路的颓势。近两年,焦头烂额的默多克关闭了旗下诸多报刊,最近的一起是关闭爆发窃听丑闻的《世界新闻报》。传统媒体走向衰亡是因为旧商业模式走进了死胡同,可为何默多克投资的社交网站Myspace也遭遇失败呢?

  Myspace是默多克向互联网转型的一次重要尝试。2005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收购Myspace之后,其经营状况每况愈下,每个月有高达100万美国人离Myspace而去。迫不得已,默多克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它。看起来,默多克并购Myspace是为了迎合数字时代而做出的战略布局,但他并没有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反而试图用旧的商业模式运营Mspace。从它与Google签署3亿美元合作协议的那一天开始,就与新的商业模式彻底告别了。尽管Google为Myspace带来了不菲的广告收入,但也带来无数影响体验的恶俗广告。互联网真正的价值在于用户,一切牺牲用户价值的行为都是自杀,尤其是对社交网络来说,用户体验比什么都重要。这个错误的举动遭到了无数用户反对,然而默多克一意孤行,给了Facebook超越的机会。快速更新的技术、变化莫测的用户行为加大了社交网站的运营风险,任何一个短视的行为都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益,就像织围巾一样,围巾可以织得很大,可一旦有人拆开线头,轻而易举地就前功尽弃,Myspace的用户“大逃亡”即是如此。默多克买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站,但不代表了他拥抱了新的商业模式,他不过是把传统媒体的那套做法移植到了互联网上而已。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让市场竞争充满了不确定性,企业的每一步决策都极具风险,对习惯了免费、越来越挑剔的用户来说,收费是一个敏感词。默多克刚一收购Myspace就急急忙忙“收费”,破坏了它赖以生存的根基—用户体验。在互联网时代,这才是核心竞争力所在,Facebook、Twitter大获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8篇)
*份额的“魔咒”:诺基亚渠道崩盘真相 (2011-11-11,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2011年9月刊,作者:施炜)
*诺基亚,帝国的没落 (2011-06-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邹文武)
*诺基亚,能否颠覆摩托罗拉的溃败之旅? (2009-08-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赵琪)
*诺基亚上演“罗生门” (2009-06-03, 《中国企业报·消费电子周刊》,作者:许意强)
*诺基亚:练就中国功夫 (2005-03-07, 《成功营销》,作者:邱小立)
*诺基亚的痛苦选择 (2004-10-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胜)
*诺基亚的品牌运作经验 (2004-05-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杨涛)
*体验诺基亚品牌:科技以人为本! (2003-12-3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单弘、求诸子)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9-08 05: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