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做大做强的哲学思考 做大与做强,中国From EMKT.com.cn的企业一直在争论! 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万科成就做强与做大博弈中的胜者。早在2002年,深万科总经理郁亮就谈到:未来十年万科的中长期发展是“有质量的增长”,持续领跑房地产行业。而在更早前的1992年,王石便提出了万科超过25%的利润不做。1988年深圳万科成立后,于1991年在深交所挂牌交易,成为大陆首批公开上市企业。万科当时除了销售仪器,还有零售、代理等各类毫无联系的业务,房地产也是其中之一,在经过做大与做强的博弈后,1992年王石决定全面转型,砍掉一些不相干的项目,一心只做房地产,也就有了万科超过25%的利润不做的说法。 而另外一个实达,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把“做大”定为自己的战略,落得个因连年亏损而被ST。首先,以“做大”为目标违背了一个上市公司最基本的经营目的,反映出实达和目前许多的“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不纯,没有把资产安全和资产收益放在应有的位置;其次,以“做大”为目标太宽泛,对企业的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方式和融资政策等没有足够的约束,不能够防止高层管理者采取冒险等激进行为。如果以“做大”为目标,那么最容易的就是什么都做,逮住什么是什么,包扩所有的行业、每一行业都纵向一体化,每一个产品都参与全球竞争,而且全部采用购并的方式,战线拉长,全线危机。 笔者认为,对于做大与做强,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先做强、后做大 先做强,后做大,大而不强是虚胖,虚胖的企业难以做强、做久。对此,中国已有太多迅速膨胀,然后又迅速崩溃的例子,从早期的“三株”、“巨人”、“亚细亚□”,到今天的“江龙控股”与“飞跃缝纫机”,大而不强的企业在中国枚不胜数,即使一些领先地位的企业的根基也是非常薄弱的。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做强才是根本,做大不过是结果,外在表现而已。只有做强的企业才会真正做大,一个企业能否最终做大,要受很多条件限制,如人文、社会环境、国家发展、世界经济状况,以及行业本身的特征。一个强大的企业,必然会逐步发展到一个比较合适的规模。这个规模可能很大,也可能不大,因为最合适的规模是由企业所在的行业所决定的,可以在行业里成为小巨人。哈佛商学院西蒙教授所写的《隐性冠军》描述了一大批不大却是很强的世界级企业,他们在自己特定的领域内已经达到了最佳规模,同时拥有霸主地位。在社会经济领域,强和大也并不一致,例如人们常说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是钢铁大国而不是钢铁强国等,就能说明大不一定强。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