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易经》与管理研究系列(八)
作为系列《易经》研究的第8篇,也是本次研究课题的最后一篇,我们重点分析中西方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应用的异同,同时来探讨管理的本质、目的和管理中既济未济的辩证观点,以期抛砖引玉。 第一部分 东西方对《易经》的解读 西方许多学者包括顶尖学术人物,都对易经进行了严谨的解读。英国的Richard wilhem(翻译:R.威廉)有比较著名的论文《The Book of Changes -- I Ching in Chinese》,系统以西方的视角对易经进行了研究。在现在的翻译中,《易经》的英文翻译是 I ching。核心概念会被解读为 the book of changes,就是研究变化的书。 变化无处不在。生活中时刻都存在鲜活的实例。前几天发生的一个案例就十分生动。一个物流供应商的老板Z先生,为了今后更多拿下F公司的物流业务,答应承揽F公司的仓库搬运工作,并明确表示,承揽仓库搬运未必挣钱,主要是希望今后的物流业务对该物流公司多多照顾。双方签订了承揽合同,合同金额人民币3.5万元,预计3天完成。执行第一天,Z老板安排了32个搬运工,8部汽车,原计划一天40车,结果只干了32车。Z老板开始叫了,说亏了。说现在上海人工成本大,随便一个搬运工,一天工资200块,汽车每部每天700块。每天人车成本就是11000块,这不包括搬运中破损的赔偿、人员吃饭等费用。结果执行第一天的当晚,Z老板坐不住了,打电话给F公司的老板,说亏了,不想干了。承揽合同约定,不得以任何理由中途停止或抬高价格,否则Z老板要承担合同总金额400%的违约金。结果在当晚大约19点左右,在搬运现场,Z老板碰到了现场检查工作的笔者,对笔者说,张总,这次可能要亏损了。并给笔者算账。笔者就直接问他:这次搬运承揽合同,你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如果你的动机和目的就是说为了在搬运这件事情上谋求多少利润,这是一说;或者说搬运这件事情是一个沟通的手段,真正目的是希望今后的物流发货上多拉货物谋取长线合作利益,这也是一说,你究竟要的是什么?你必须回答自己,要的是什么,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说事,不可混淆。Z老板大悟。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变化随时都存在,起初的目的是为了今后的物流业务,结果在执行中第一天发现费用和总金额可能导致亏损时,立马发生了变化,为手段而手段,忘记了根本目的。这种事情在生活总比比皆是,许多时候往往人们钻进去拔不出来,总出现为手段而手段的情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