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品牌为何难敌欧美 世界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各国企业之间的较量,企业之间的成败得失最终取决于其品牌的竞争力。表面上品牌是一个用于区别辨识的图形或字符,但其实已经承载了多年来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信任以及感受,背后则是企业经营的理念及管理水准。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消费者购买绝非简单地将产品所带来的利益与成本进行理性计算,而是消费过程中个人体验过程感觉的汇集,简而言之,消费者购买不完全是冷冰冰的经济考虑,而是带着感情和自己的价值判断。 30多前,日本的家电品牌傲视全球,汽车企业也四处出击,然而伴随着日本陷入“失落的20年”,日本品牌的竞争力也风光不再,据媒体报道,松下公司从2012年4月起将放弃其旗下的知名品牌——三洋,索尼也将于2012年中期放弃“索爱”品牌。两大日企巨头同时收缩战线的原因何在呢?原来松下公司发布季报显示,预计2011财年净亏损7800亿日元(约合102亿美元),超过2001财年4278亿日元的净亏损额,创下松下公司自1918年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年度亏损。索尼公司预计2011财年也将亏损2200亿日元,由此可见,沉重的财务压力是两家公司自断臂膀的主要原因。 日本品牌曾经以重视品质、关注细节以及持续优化的经营风格盛极一时,到今天已经显露疲态,表象之下究竟有何深层次原因呢? 好品牌要有“精气神” 商品满足消费者物理上的需要只是一个方面,有时其带来的符号价值可能更值得关注。这些符号价值往往集聚于品牌,使品牌成为制造与维护文化象征意义的主要载体,因此准确定位的品牌可以满足顾客的某些精神需求。从这一角度来看,品牌经营可以划分为三种境界:最低层次是“信息”,作为一种区别于竞争产品的标识;中间层次是“信任”,建立与目标顾客之间的友善关系,赢得他们的好感与信赖;最高层次是“信仰”,作为一种梦想的载体,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追求,建立与目标顾客之间难以割舍、难以忘怀的精神纽带。三者之间有递进关系,也有紧密的依存关系,上一层次必须建立在下一层次坚实的基础之上。 常言道:“产品在工厂中制造,品牌在顾客心智中创造”。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流动加速,制造过程智能化、傻瓜化,在物质层次上去跟进、模仿并不难,而从精神层面来塑造品牌才见真功夫。 可口可乐在二战期间的出色公关,让其成为体现胜利的美国概念的一种代表,可以让人从中体会到一种团结向上的民族情感。随着美国战后经济复兴,可口可乐用“留住清爽瞬间”的系列广告热情赞扬美国的新式生活。在冷战的压力之下,可口可乐公司又重磅推出“意大利山顶广告”,以世界各地青年歌唱和平的方式,呼唤冲破种族和国家界限,彼此友爱,互相理解和宽容,使可口可乐成为和睦的代名词,成为一种缓和种族、政治和性别冲突的良药。号召人们用乐观和不屈不挠的美国精神战胜歧视和隔离,创造了一种附着于饮料产品之上的品牌精神。 苹果之所以能够在电脑、手机、音乐播放器等领域引发革命,这与乔布斯的性格密不可分。乔布斯的工作重心就是聚焦于产品,他认为,消费电子产业不能仅仅只重视技术,而必须关注“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制造让顾客难忘的体验”。 苹果产品的工业设计,以人性化和时代审美观为主要着眼点。现代感极强的流线型外观、流畅简约的设计风格、透着温柔又酷到极致的冷色调验。在革命性的产品创新、争议不断的企业文化和大胆别致的传播策略的共同作用下,苹果产品炙手可热,甚至成为“粉丝们”心目中的神器,成就了苹果品位、时尚、特立独行而又人性化的品牌个性。 说起精神与物质,西方有重视技术和物质的传统,近代之前的亚洲,无论是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还是中国的儒家、道家,都是重精神而轻物质的。但百余年来,强势的西方文明席卷东方,亚洲各国纷纷追逐欧美生活方式,执着于物质利益和经济增长,丢弃了重视精神的传统。在品牌塑造上也仅关注物质层次,未能升华至更高境界,比如日本,即使是领先品牌也大多停顿于“信任”层次,从没有到达“信仰”的高度。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