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什么不看好大型酒水专卖场? 这几年酒类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资本关注。资本的投资释放最大部分是发生在酒类渠道的变革上,即就是随之而来的以各类专业酒窖、甚至大型酒水商超(MALL)等为代表的自建渠道式的投资建设在各类城市风声水起,倒也使得酒这一类商品的价值得到社会的独立认可。 对于众多小而专的充满特色的各类烟酒行、酒窖的发展存活如何与否,笔者不想多言,毕竟相对来说其投资的风险要比大型的酒水MALL风险要小很多。在此,笔者想对大型的酒水MALL谈点看法。 笔者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去美国的时候,也专门去走访了美国的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大型专业酒类连锁商超,几乎世界各国的酒(很遗憾没有看到中国From EMKT.com.cn的酒)都有,而且生意都很好。我想,国内一些有意投资此类商业形式的商家可能是也看到了人家的做法,那么,就以此作为参考对象。此外,近几年内,笔者也间接地接触并了解了一些大型的酒水商超的投资与运营,鉴于此,笔者表示明确的不看好: 一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商圈消费量的局限性。一个商超的商圈是有限的,同样,专业的酒类商超的商圈同样不会太大,谁也不会为了买一瓶普通的酒去跑很远的路到另外一个有酒类商超的地方,而是会就近解决。 中国的生活环境是群居性很集中的,这和美国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是大不一样的,众所周知美国是汽车上的国家,很多大的商品超级市场都不在市区,有的还很远。笔者从纳帕市中心去一个属于纳帕地区的专业酒水MALL就是开车近一个小时,而且还是不堵车的高速路为主,这在国内是不敢想的。 另外,酒作为生活消费品的属性,零售量大的大多是低端产品,而作为大流通产品的一部分,低端产品的市场铺货率是很高的,加之酒类产品之间有着很强的替代性,固定商圈的消费量又是有限的。如此,依靠平时消费量相对较大的低端酒的零售利润率如何能够支撑起大型酒水卖场的高额运营成本就可想而知了。 二是消费行为的局限性。相比于美国,美国的酒类消费是象汽车一样的普通的生活消费品,消费频率高,但是单次消费量少,酒类消费所占生活成本很低。例如,20美元可以在商超里买到很好的葡萄酒,包括很多的名庄酒品牌,而若是在中国20元人民币能买到代表中高端的好酒吗? 中国的主流酒类消费是商/公务等为代表的接待消费用酒,中国的特点是总体消费频率低,单次消费量大,比如一顿饭可能会喝掉好几瓶酒甚至更多,但是有可能一星期消费一次。另外,中国消费者买好酒是送礼的,而送礼的高峰期就是逢年过节那短短几天,又哪能天天过节呢! 笔者在最有代表性的经济区域珠三角也见证了一些专业酒水商超的短暂辉煌,从锣鼓喧天的开业到门可罗雀的收场。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投资者过于乐观地从宏观市场看街酒类市场,想一想十几亿人啊,天天都要喝酒啊!而忽略了中国市场是一个消费模式多样化的市场环境,绝大多数团购用酒是不需要通过商超这个渠道的。以美国为例,美国是没有单位团购和送礼的消费机会的,包括各级政要在内的所有人都要到商场超市消费,消费模式的统一而简单化才使得远离住宅区的商超生意红红火火。 笔者目前不看好这一项目,并不是说这类专业大型的酒水MALL是死路一条,但是,至少在近几年我不看好。传统大商超的高额门槛促进了细分专业渠道的发展,这是市场的事实。但是,从投资与收益的角度,销售模式与消费行为是要相匹配,更是离不开大的社会体制环境的匹配。 看来,大而全确实不如小而专小而精更能够适合市场。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zhuyuzeng@sin.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