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文化”需要进行时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最新调查,在信息爆炸导致竞争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全球有72%的企业加大了对创新的投资。即使是金融危机,据09年4月6日的《华尔街日报》报道:为了保持未来的竞争力,美国企业尽量采用了裁减员工、削减资本成本支出等措施降低成本,但依然维持甚至增加研发投资。 在国内,“创新”一词也是泛滥成灾,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企业文化中必有一项,就是创新文化,好像抓住了创新这个法宝,企业就能成功。然而对于创新的落地化,事实情况是这样的,据统计,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39%,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10。 从设立专门机构,创新活动到经费投入,我国企业都离创新相差甚远,难道我们的企业家们不知道创新的重要性吗?当然不是,国内企业都把“创新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在如何应对创新的意识和方法上,我们还存在有很多误区。 误区一:创新就是大资金的投入 我们大多数企业对创新的结果赋予太多的期望值,总希望能通过一项技术性革命项目或产品,能换来企业五年到十年的市场优势,正是因为这种大期望,很多企业认为创新是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在自己生存与发展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创新,只能以精神激励为主?因此,把创新投入视为大手笔,非财大气粗者不敢为,从本不多的利润中还要拿出百分比做眼前根本看不到效益的“科研研发和攻关”。另外,谁也不敢保证研究成果一定会“一炮打红”,为此,不少企业的所有者是持谨慎意见的,中国传统观念中,能看到白花花银子才心底踏实。要不,在中国历史上晋商徽商一有钱就忙着买田买地呢? 误区二:对市场的把握不准 市场总是千变万化的,众多品牌如马拉松长跑一样,领先的总是外企公司和著名品牌,国内的行业巨头紧随其后,它们的竞争意识和精神是旺盛的,至于国内一些二线品牌都在按自己的方式跑着,偶有抢步上前的,也有走走停停的,有的一停下来还斗志全无,时间长了,竟还忘记了自己是来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无声无息的退出了比赛。改革开放三十年,外资一直是我们的老师,从做终端,做渠道,做管理,做表格,做绩效…我们对市场的把握总是跟着走,如果与正规、系统的市场策略相比,也许经不住就会七零八落,管它呢?能下场比赛就是成功。 误区三:创新等于模仿 西方国家总是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一事耿耿于怀,总说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不受重视,主要是中国市场太大了,市场需求日益增大,从供票经济到汉正街,深圳速度、温州模式…中国企业快速走过了西方企业一个多世纪走过的路。市场的迅速发展与企业经营体制的不完善,不少成熟企业的成熟产品也不可以能占领全部市场,于是众多企业无暇顾忌产品的创新,忙于积累原始资本,抢占市场空白。创新就等于模彷,虽然市场上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但市场需求量并没有减少,换种模式,又能占领新的空白市场,只要能紧跟在知名品牌的后面,机会还是很大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成长型的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失去了创新的紧迫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做大了,解决了生存问题,认为首要树立内部“规距”,各项管理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呈送公文和汇报都要有一个流程,形象上做事情讲究循规蹈矩,要不然别人会看笑话的。这种企业好似山大王,割据一块地盘就自认为“兵精粮足,再图吞并天下之机”。有机会吗?守业尚且不够,更别谈有创新意识了。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