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用对讲机品牌营销解决之道 1、扫描我国民用对讲机市场困惑丛生 2002年元旦刚过,香港可发国际集团调拨和整合上亿港元资源,投入大陆民用对讲机市场。同年TCL挟7000万投产民用对讲机,而MOTO三千万美元投产民用对讲机的中国工厂产品开始出炉。一时在中国大地上“民用对讲机”吆喝声四起,大小企业纷纷赤膊上阵,铆足了劲挖洞找缝往这行业里钻。时隔两年多,环顾四周喧嚣声早没了夕日的繁荣,撤的撤,消失的消失。市场上除了香港可发国际集团的“中国。豪发”,MOTO等部分厂商和品牌还在执着地不遗余力推广民用对讲机外,周围已是大片退意声,中国民用对讲机遭遇重重困惑。 (一)、吆喝与购买的困惑 对讲机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并不是新名词,人们早在九十年代手机的市场导入和行业专业对讲机使用时就得到了市场知识的普及。然而,在“对讲机”前加上“民用”两字就让他们搞不懂到底是什么样的玩意儿,用到什么地方还一片茫然。于是进入民用对讲行业的厂家各尽其能的做起了“吆喝”,在这行列中吆喝声当然要数势力型企业最高,其中2002年“豪发?中国”计划性投入到位大陆民用对讲机市场上的广告费就接近千万元。然而众多厂家的吆喝并没有换来丰厚的回报。消费者站在吆喝声中无动于衷。2003上半年受SARS影响,各厂家虽调整策略和降低了声调,但诸如“豪发进京抗非典”,“XXX民用对讲机捐赠XX非典收治医院”的公关推广吆喝还是此起彼伏。下半年SARS出奇快地被降服,各厂家于是又拉开了嗓门。期间如MOTO的4508上市,“豪发?中国”的“与世界对讲”主题推广尤为突出。一路下来,两年多势力综合型的、单调微弱型的、消极偏挚型的各厂家吆喝呐喊声还是不断持续着的。结果呢,换来的并没有人潮涌动的购买者和供不应求的热闹场面,真正意义的民用消费市场仍然小得可怜,蛋糕并未真正意义形成。吆喝与购买的困惑在民用对讲机行业里不断滋生。 (二)、假冒伪劣产品的困惑 民用对讲机刚启动,对于大厂家来说由于有了市场的启蒙推广成本,投入产出并不平衡,赢利就更谈不上了。“豪发?中国”在大陆市场的投入以预亏3-5年为强劲后盾就是明证。然而市场的监管不规范,新行业伪劣假冒产品获利空间高,就让那些想通过不劳而获的手工作坊和违法厂商钻了空子。在民用对讲机市场上,什么仿冒、水货、无品牌、粗制烂造、伪劣产品无处不在。全国各省会城市的通讯市场无疑就成了这些肮脏交易的场所。笔者曾到南方一著名通讯流通市场做过统计,假冒伪劣产品几乎占了整个市场产品拥有量的1/3以上,品牌型号多达10多种。如“MOTO”6200C、5418,“HOFFER”3309、3609就是仿冒的对象。如此大的数据如此多的受害者着实让人惊讶。民用对讲机市场一边是全力教育启蒙消费者的团队成员数量有限,严重缺血。而另一边却是假冒伪劣产品不断地损害着消费者利益而让行业流血不止。市场假冒伪劣产品束清更待何时,无型号核准的0.5W机什么时候能撤下柜台,重重疑问与困惑缠绕着行业监守和进入者。 (三)、制造型企业的发展困惑 国内民用对讲机是新兴的行业,从研发生产、销售到营销From EMKT.com.cn,国内没有任何先进经验可以借鉴,而国外市场发展也较短且不稳定,成熟套路经营模式基本没有。在行业参与者中有大部分属于制造型企业转型过来,这些企业由于自身条件资源限制,有许多瓶颈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市场行销和发展壮大,如:市场营销问题、企业战略问题、企业形象问题、人力资源问题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光靠关起门来一个劲的独自摸索,企业就算再怎么专注地在民用对讲机行业里折腾,也难以建树。更何况新兴行业不可预料因素太多太多。制造型企业发展的困惑不解决,他们的努力顶多使行业“壮烈榜”多上一个名字。 (四)、媒体引导的困惑 由于民用对讲机在老百姓消费习惯中并未形成,加之也有部分功能存在其他产品可替代性。社会主力媒体关注甚微,报道的积极性明显弱于其他行业,消费者引导的声音实在小的可怜。而另一面,厂商也不断地发布硬性广告,但推广数量毕竟有限。其次,如今主流媒体自律性和政策监管加强,要想如往几年保健品时代一样,给点小钱就能整版软性文章见诸报端,已成春秋美梦。在民用对讲机行业里,能真正引起社会关注和媒体留意的事件、话题并不多,媒体自己的报道就自然不成。一边是行业需要强力扶持宣传引导,一边是媒体无动于衷。矛盾丛生。个别小众专业媒体又抓住部分厂商市场推广迫切的心理需求,变着法的诱惑和误导企业。今天5000,明天十万,也不管企业付出钱后他到底能靠多少发行量去支撑阅读率、传播到达率和实效性。而民用对讲机厂商的市场推广管理,多半都是很粗放式的。对于媒体调查和评估没有规范的作业程序,于是在大堆媒体自有的解释中纷纷坠入温柔的陷阱。一来二往,厂商们对小众专业媒体发布的信任,社会大众消费习惯主流媒体的引导等问题疑云弥布,困惑不解。 (五)、数据的困惑 如果我们留意收集一下全国性报刊媒体和网络有关民用对讲机的报道,你会发现如下数据是累见不鲜。相关数据如下: 1)对讲机在中国的小企业潜在市场很大,在未来的五年,仅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的总销量可达到312000对,在调查中的其他12城市5年后可达到122000对。※2002年一年,国内民用对讲机市场的规模就从零迅速攀升到100万台,以每台500元的价格计算,就是5个亿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还是在不为广大消费者所知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从民用对讲机市场开放起5年内,中国的民用对讲机市场销售总量将超过15亿。 2)JEITA预测,到2006年世界对讲机普及率将达到市场容量的27.3%,但各地区的对讲机普及率发展不平衡,西欧连续保持领先地位,不过这时中国大陆的增长率却排在世界之首。这个机构最为保守的预测,到2007年,由于手机转型对讲机诉求模式的改变,使得中国大陆的对讲机用户将成为仅次于手机的用户,专业对讲机的数量将会达到2568万部,而民用对讲机在2008年北京奥运之时产生了飞跃,数量竟然将高达8976万部之多。 如此简单的几个数据就构成了民用对讲机的全部。迄今为止全国在市面上还买不到一本民用对讲机的行业调研报告和分析数据。数据的困惑让厂商决策的精准度失衡。 2、民用对讲机的行销创新 民用对讲机市场的开拓就如营销管理学有一个经典案例。说的是一个鞋厂派两个业务人员到一个岛上考察市场,第一位业务员回来一脸沮丧,向老板汇报:岛上居民常年赤脚,根本没有穿鞋的习惯,一定销不动。第二个业务员回来一脸兴奋地告诉老板:岛上居民还没穿过鞋,目前也没其他竞争对手进入,如果迅速强占先机,设法让岛上每人买一双鞋,无疑是开掘了一个巨大的金矿。民用对讲机企业对市场两年多的培育都未让局势明朗,就有专家人士认为,“对讲机是一种专业产品,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有限,民用消费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此种说法正好扮演了以上案例的中一个典型角色。假设我们行业的从业者都去迷信“民用对讲机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而不主动努力去教育引导消费者。天天说“岛上居民常年赤脚,根本没有穿鞋的习惯,一定销不动”,并且依旧用不适合现有行业发展的行销和管理方法,古板地任由自然销售,抱着等待观望的心态。如此的沉闷,民用对讲机行业只有死路一条。 民用对讲机企业营销工作应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顺应时代要求,用新观念指导经营,用新方式搞活市场,用新策略应对竞争,用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消费者需要。 民用对讲机呼唤创新,更急盼行销的创新。而且综观现状,也只有创新才能真正活跃行业的氛围,以求新求变的策略才能让行业现状得到快速的改变。创新成为行业出路的主旋律。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