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别离,考验工业品营销人的道德底线 人生的大多时刻,波澜不惊,可以勾起回忆的也就是些许片段而已。成功人士的回忆录,浓缩后的精华版本,撇去了絮絮叨叨的琐碎,只保留撼动人心的瞬间。叶敦明觉得,电影是人生与艺术的精髓,从电影中读懂人性的本质,可以成为营销From EMKT.com.cn人士的快乐修炼。看电影,悟营销;懂人道,走正道。 《一次别离:纳德和西敏》,201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讲述了人性的善恶、道德的有无,没有任何音乐背景,每个观众都成了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只不过是隐在幕后而已。丈夫纳德,与妻子西敏的第一次别离,是家庭观念的冲突。西敏花了一年半的心血,终于拿到移民美国的签证,目的为女儿谋求一个发展的好环境。而纳德,不舍得扔下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选择留在伊朗。西敏提出了离婚申请,初衷是为了“要挟”丈夫纳德一同前往美国。 第二次别离,是围绕这诚实诚信而展开的纠缠。保姆临时外出,把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绑在床上,被回家后的纳德及时发现,愤怒地将保姆推出家门。保姆已经怀孕4个多月了,纳德是知道的。在法庭上,纳德撒谎说他不知道保姆怀孕了,因为导致流产会被判入狱1到3年,而纳德就照顾不了女儿和父亲了。在妻子、女儿知道真相后,她们都选择了不原谅,第二次别离,也是这个家庭最终的分崩离析。一个原本诚实的纳德,最后还是跌倒在道德的盘山路上。仿佛是《罗生门》的再现,每个人本能地为自己的利益,寻找各种有利于自己的借口,即使像纳德这样难得的诚实人,也往谎言的深渊里越陷越深。 伊朗人的生活水平,从电影中看,约相当于国内发达地区的90年代中期水平,可他们在道德上却比现在的中国领先几十年。古兰经,世俗生活的最高指南。只有敢于对它发誓,才能让人信任。只要敬畏之心犹存,人性就不会完全疯狂。而且,良心会随时闪现在每一个人身上,即使在法庭上的争斗、债务上的纠结、父女的别离,当良心发现时,每个人都会承认自己的欺骗、谎言。叶敦明想,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伊朗,很可能是被美国操控的媒体给抹黑了。而真实的伊朗人,很可能活得比国人有良知、有道德。 看看工业品营销人的成长环境吧。关系营销盛行,不少人趁机浑水摸鱼,也是怪象不断。帮助经销商钻公司定价体系的空子,利用渠道成员、公司本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把个人利益相机参杂其中。个人挣点钱也不算什么,常年在外的,也不容易,但砸穿了公司产品的价格底线,违背了诚信经营的道德底线,就是莫大的罪过。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