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手机屌丝逆袭 古龙曾经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现在智能手机江湖里,人却是太多了。 那些传统的手机制造商猛然间发现,自己所要应对的不仅仅是耳熟能详的竞争对手,来自互联网领域的江湖大佬,一个个鱼贯而入。 自称“雷布斯”的金山软件总裁雷军创立了小米科技,自主研发,由英华达南京工厂和富士康潍坊工厂代工,2011年9月推出小米手机,2012年5月发布小米手机青春版。 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与手机厂家天语合作,2011年7月推出第一款搭载阿里云OS系统的天语手机W700,2012年相继推出大黄蜂和小黄蜂手机。 2011年12月,百度与戴尔合作,推出搭载百度软件平台的Streak Pro D43。2012年5月,百度提供软件和网络支持,以长虹贴牌、富士康代工方式推出H5018。 同样在5月,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高调炒作,宣布与华为合作推出360特供机。还有盛大、网易和网络红人罗永浩等,都有自己的智能手机计划。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有互联网大佬跳出来,宣称自己深思熟虑后要进入智能手机领域。 这事一点儿也不稀奇,作为一场混战,也是一场恶战,在喧嚣的背后,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的是丝毫不加掩饰的对移动互联网巨大蛋糕的欲望。 有风飒然而至,衣袂飘飘。 动荡的江湖 波特总结出五力分析竞争力模型,指出有五种影响行业利润的力量,包括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自身的竞争能力。 为什么智能手机领域涌出那么多竞争者,或者说这些互联网大佬为什么被称为潜在的竞争者?而要说起手机江湖如今的乱荡局面,就不得不说手机终端功能的定义和认知。从语音传输到数据传输,从单纯的移动通信到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手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被宽泛定义的产品,或许未来“手机”一词将消失,最终为“移动终端”取代。 而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智能手机领域,其意图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抢占先机。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为2.23亿,预计2012年将超过3.36亿。大量用户正在改变互联网的使用习惯和消费方式,使用手机上网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人担心个人电脑将被时代抛弃。 因此,互联网大佬们一定要在用户新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抓住机遇,在移动互联网世界圈出自己的地盘。事实上,这意味着未来是否会被淘汰的问题,所以他们必须运用手中已有的优势资源获取移动互联网市场份额。 然而,虽然炒作得很凶,但是让这些江湖大佬们尴尬的是,他们手中的“必杀绝技”并不多。业内人士分析,互联网企业布局移动互联网,除了操作系统和智能终端外,就是其原产品更适合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化改造,这从腾讯开发微信、盛大推出切客等可窥一斑。 仔细分析,操作系统并不是国内互联网大佬的强项,应用的改造倒是可以增强用户黏性,而且改造起来并不难,只是欠缺排他性,而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入口和主要创新平台,智能手机便被当成了他们未来竞争卡位的“杀手锏”。 所以,智能手机市场就出现了热闹的一幕,当手机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时,仍然有那么多互联网企业异常高调地进入智能手机领域。 不过,也有人泼冷水。创新工场CE0李开复在其微博中断言,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做手机都会失败。在他看来,互联网企业做手机失败不仅仅是因为企业基因不同,更主要的是这些企业只是为了嵌入自己的服务,而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 换句话说,就是互联网企业做手机的动机不纯。比如,360手机主推安全概念、阿里手机主打网购优势、百度云手机力推云平台理念,事实上它们看重的都是自己原有的行业优势。“不以用户需求为使命,而为嵌入自己的服务为目标,无法得到用户口碑。”李开复说。 而且,即使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一直在融合,但毕竟做手机和做互联网是两个产业,其中有着巨大的差异性和行业门槛。以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的小米手机为例,小米手机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曾回应媒体说,小米手机今年5月的出货量为200万部,2012年全年的出货量将达到500万部。小米科技能够走量,关键在于其作为互联网企业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黎万强承认,高性价比是小米手机吸引大量用户的原因,而高性价比则是通过“零库存供应链+电子商务+零费网络营销From EMKT.com.cn”达成的。可是,频频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让黎万强概叹小米科技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而面对“动机不纯”的诘难,周鸿祎“回应”得最为艺术:360公司自己不做手机,而是借助360公司对互联网的理解和资源帮助手机厂商转型为互联网模式。这样的回答其实说出了大部分互联网大佬的心声,他们可能不做手机,但是他们必须介入,为了未来的竞争。 自主研发、贴牌合作、特供,无论哪种方式,互联网大佬们都把自己的手伸了进来,至于未来到底是成是败,或许只有市场能够给出答案。但是,互联网大佬们“动机不纯”地加入,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智能手机的生产、营销、盈利模式。在各方努力下,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加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