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能招标“变法”催生灰色交易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7月初,第二轮5大类家电“节能惠民”工程节能产品招标工作,在外界对于家电企业可能存在“骗取国家补贴”的质疑声中悄然启动,却又因为投标流程和规则的变化遭遇新的质疑。 《中国From EMKT.com.cn企业》记者从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产业联盟、嘉兴市太阳能协会等渠道获悉,国家节能惠民办公室已于7月3日发布新一轮节能家电招标通知,7月11前后由各省、直辖市的经信委会同发改委、财政厅,将各县市逐级上报的节能企业和产品目录汇总后,统一以“推荐请示函”形式上报至国家发委改,审定后向社会公布新一轮的节能家电中标目录。 与6月初的第一轮“节能惠民”节能产品招标,由企业直接向节能惠民办递投申请产品资料不同,此次招标采取由各县、市两级主管部门初步筛选达标家电企业和产品目录,由各省经信委统一汇总认定后再以推荐函的形式上报国家。 招标“变法”催生灰色交易 “节能惠民的招标手段一变,还是催生大量违规企业操作行为。有不少资格根本不达标的企业,通过金钱交易分别买通负责县、市政府的主管部门领导。同时,还给一些第三方的节能家电检测机构带来新的商机”。 浙江嘉兴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徐朱灵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在浙江省第二轮的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申报过程中,就出现了6家太阳能企业通过关系直接梳通省经信委的相关官员,向国家发改委推荐。另外还有43家企业通过县、市两级政府的审核后上报省经信委,却遭遇个别官员的阻挠,最终出现两份名单打架的情况。这里面的问题非常多”。 在徐朱灵看来,“在这一过程中,省政府一定要下达申报配额、不能搞绝对平衡,应该向众多企业聚集和产业制造基地适当倾斜,而不能成为少数官员搞权钱交易的工具”。 不止是政府官员的审核这只手存在灰色交易情况,在这一轮招标过程中,还催生了一些第三方国家节能家电检测机构的“卖证”生意。徐朱灵透露,“一些检测机构甚至连产品都没有送样检测、直接向太阳能企业以1.4万每个产品规格型号销售证书。更有甚者,有的企业竟然能够在短短6天就完成80多款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能效的检测报告”。这意味着,检测机构已经成为“交钱发证”的办事机构,根本没有对产品能效起到严格检测作用。 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冷跃进指出,“表面上看,这种县、市、省三级政府的严格把关,会催生地方保护主义,出于发展本地企业的目的,将一批不符合要求的中小企业也推荐纳入节能目录。实际上,很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出于谨慎和严谨考虑,反而会严格投标企业的数量。这种招标办法会在不同的省市,出现完全不同的情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