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捅破厂家与经销商的“窗户纸”,那么难? A经销商,是S公司大经销商,每年为S公司贡献大约5%的销售额,但总应收款占了S公司的12%,高额的应收,给S公司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与风险。S公司决定派出一支精干的团队,进驻A经销商,拟通过帮助A经销商的名义,去调查与摸底A经销商高应收产生的原因,帮助A经销商加强回款力,降低应收,从而以提高市场掌控力。开始,S公司的进驻团队,在公司总经理的带领导下,来到了A经销商公司,与A经销商老板进行了充分的沟通,A经销商老板当场表态,愿意接受并配合S公司的帮助计划与行动,A经销商也分成了5个上门催收小组,每个催收小组安排一名S公司的人员,且S公司的老板也亲自参与,S公司看似一切都在按想法在推进。S公司离开后,S公司的进驻团队留下来实施帮扶计划时,总是感觉一拳打在空气中,有力使不出来:当S公司进驻团队向A经销商老板要求上门,逐一走访下线网点和用户时,A经销商老板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与借口,不上门;当S公司进驻团队向A经销商老板要求提供其客户档案和应收台账时,A经销商老板也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提供;当S公司进驻团队要求A经销商按S公司的管理方案优化管理时,A经销商老板也在设置种种阻碍。S公司进驻团队进驻A经销商三个月了,几乎没有什么成效,业绩没有任何明显的改善。 为什么厂家与经销商之间有“窗户纸”? 营销From EMKT.com.cn人士经常把厂家与经销商的关系,比作“鱼与水的关系”,往往有时厂家和营销人员理念、想法都很美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厂家和经销商联合行动过程中,总是有种说不清的味道,经销商不能完整的将厂家和营销人员的方案、计划落实到位,当然最终的执行效果,与期初的目标相差甚远。厂家与经销商联合营销过程中中,为什么总是有一张“窗户纸”,制约着厂家和经销商,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呢?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多年的营销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厂家与经销商从开始合作时,双方的关注点与重点不一样。一般厂家追求的是市场占有率、销售额的不断提升,一般经销商所关注的是投入产出比和利润。很多厂家在制定商务政策时,几乎主要考核经销商的指标就是销量,返利几乎只与销量关联与挂钩。厂家与经销商开始制定商务政策时,为什么不能够将市场占有和增量与返利关联?市场占有的任务完成超好,返利越高?销量任务完成越好,返利越高?将经销商从关注利润转向关注市场占有、增量等过程中来呢?厂家与经销商不从出发来解决问题,方向错了,双方越努力,能力越强,速度越快,距离越远。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抱怨,就不会消失。 第二,厂家经销商的理念和目标差异非常大。两种可能,一种是厂家理念和目标远远高于经销商的理念与目标,经销商总感觉厂家提出的目标与方案不可实现,结果是厂家理念还是厂家的理念,厂家的目标还是厂家的目标,经销商的理念还是经销商的理念,经销商的目标还是经销商的目标。一种是厂家的理念和目标远远低于经销商的理念与目标。这种情况,一般是针对小品牌大经销商。经销商老是抱怨厂家的政策不给力,品牌不给力,管理不给力,服务不给力,厂家老是抱怨经销商大苛刻,要求与条件太多,难以打交道。厂家与经销商彼此融合,文化相近,实力与地位相当,才是最和谐的。小品牌找大经销商,大品牌找小经销商,一般很难持续、有序、健康的发展,除非一方付出更大的代价。 第三,开始合作时宽松的政策。很多厂家为了找开市场,拼命迎合经销商的要求与欲望,经销商要什么政策给什么政策,要多少垫底给多少垫底,要多少利润给多少利润,要什么促销给什么促销,但品牌有影响力了,市场形成一定的规模,厂家的问题暴露出来了时候,厂家从紧的商务政策,只能换来经销商的抱怨、猜测、怀疑甚至背违。 当然,厂家与经销商合作之间,形成窗户纸的原因来有很多。总之,厂家与经销商的关系处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双方的问题与矛盾,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解决。 孙斌,韬略营销策划(顾问)机构首席咨询师和首席培训师,曾任多家国内知名民营企业高级企划、大区经理、销售部长、营销副总、市场总监等职,饲料行业、工业品行业、机械制造行业、汽车零部件、快速消费品等行业营销资深人士,《销售与市场》等国内权威媒体特约撰稿人。联系电话:13017121207,E-mail:taolue2544@16.com QQ:404132059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