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人所短 用人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中国历史上,用人理论十分丰富,但对于用人所短观点并不多见。 一、中国传统用人之道 1.用人总原则:贤主劳于求贤,而逸于治事 “贤主劳于求贤,而逸于治事。”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是指英明的君主一般都要花很多时间去寻找贤才,而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在一些小事上。如果一个管理人员花很多时间用于管理事务,而不去设法寻求贤才,那就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贤主劳于求贤,而逸于治事”是用人的总则。 2.用人阶段性: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是由三国时期曹操提出。曹操认为,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可以把道德标准放在前面,慢慢地去寻找那些德才兼备的人,但在一个多事之秋的战争时期,是一个急需人才的时候,这个时候奖赏的是功能,功就是功劳,能就是能力。 3.用人基本原则:用人所长 用人所长是很多人所认可的用人理论,唐太宗其《帝范•审官第四》中对用人之道有如下描述:“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这是典型的用人所长理论。 古代对用人所长还有很多描述,诸如:“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武可安邦,文可治国”、“行行出状元”等。 二、如何看待用人所短 用人的基本原则是“用人所长”,从而发挥人的长处,达到组织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任何管理都存在例外,包括用人。 某大企业A集团一位高层领导,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有的时候,也要用人所短。” 管理需要有原则,那是科学性。但管理也需要艺术,那就是例外。对于A集团用人,可以看出,A集团领导培养人才的用心良苦,通过重要平台让关键人才尽快弥补自己的短板,从而更加全面,提升整体综合素质。 那么,如何看待用人所短呢? 用人所短需要慎用,更需要少用。毕竟,这不是常规管理原则。 历史上,用人所短并不无先例,但一般都是失败案例。 著名的历史典故,马谡失街亭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马谡是一个谋略家、战略家,但不是一个很好的执行者、战术家。诸葛亮在街亭重要的战役中,启用马谡,其实在用其所短。 对于诸葛亮而言,街亭如此重要战役,应该明白如何用人。更好的搭配应该是是关兴当主帅,马谡当副帅。历史事实恰恰相反,结果酿成悲剧。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